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吃出来的肝炎——戊肝
2024-03-06 16:31:26
作者:孔衍琳
作者单位:泰安市中医医院  肝病科、感染性疾病科

随着天气转暖,周末到野外来几串烧烤、吃点海鲜、喝罐啤酒,是不少小伙伴的休闲“首选”。但是如果吃了没有烤熟的海鲜或肉类,就可能吃出“戊肝”来。提到肝炎,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乙肝和丙肝,而对戊肝却知之甚少。实际上,肝炎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它们是根据病毒发现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戊肝,就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在肝炎病毒家族中排行老五,属于我国的乙类法定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一位。

为什么说戊肝是吃出来的肝炎呢?这是因为戊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其暴发流行主要是由携带有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水源所致,散发则多由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如猪肉、贝壳类海产品等)引起。

另外,与戊肝患者密切接触(如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水杯等)、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移植,均可感染戊肝。孕妇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也可将戊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戊肝虽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但人群普遍易感,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急性重症肝炎(急性肝衰竭)而危及生命,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合并慢性肝病等高危人群需提高重视。

感染戊肝后有哪些症状呢?大部分青壮年一般无明显不适或临床表现轻微,仅有肝酶轻度异常,不易被发现。约5%-30%的戊肝感染者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包括寒战发热、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上腹部不适、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瘙痒等症状体征,化验检查可发现肝酶急剧升高、胆红素异常、凝血功能受损等。戊肝还可能引起多种肝外表现,包括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和其他免疫介导的临床表现。其中神经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性肌肉萎缩、脑炎、脊髓炎、肌炎、前庭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和面神经麻痹等,其次是肾脏表现,包括肾损伤、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冷球蛋白血症等。血液系统表现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此外,戊肝还有导致急性胰腺炎、关节炎和心肌炎发生等的报道。戊肝病程长达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个别还会出现迁延不愈的情况。

戊肝是可防可治的。第一,大部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能自身清除病毒而康复,少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因此,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第二,如何避免感染戊肝呢?首先,应管理好传染源。根据《戊型肝炎防治共识》要求,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视病情情况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至发病后3周。患者粪便和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6周。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好“入口”关。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不喝生水、对动物内脏和肉类食品,加工时生熟分开,防止污染、食物必须彻底煮熟后食用、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最后,保护好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戊肝的最有效手段。我国所研制的世界上唯一的戊肝疫苗,能够使接种者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力,降低罹患戊型肝炎的风险。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易感人群,按“0、1、6”程序进行3次肌肉注射。尤其推荐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女性、老年人等进行疫苗接种。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