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产后护理小知识,准妈妈不能错过!
2024-03-01 17:51:58
作者:杨朝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妇幼保健院
产妇在分娩后,机体各个系统都有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感染等病理情况。为了更好地保障准妈妈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准妈妈需要具备相应的产后护理知识,主动做好产后的护理,对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有效的防治,从而在短时间内平稳恢复到孕前状态。

一、产后身体恢复

产后身体恢复是每一位母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产后六个星期,子宫会慢慢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和功能,阴道和骨盆底肌肉也会逐渐恢复。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准妈妈都应该知道一些事情:

1.恶露的排出:产后会从阴道排出血液和脱落的子宫蜕膜,称为恶露,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血性恶露出现在产后最初的3-4天,浆液性恶露出现在产后3-10天,白色恶露出现在产后10天后,持续3-4个星期,这是子宫回到了非妊娠状态的一个信号,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如果出现了不正常的、持续的出血和异味,应该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2.创面的护理:不论是顺产或剖腹产,创面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医嘱下,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洁净,如有需要,应及时清洗伤口。

3.哺乳:母乳是宝宝最好的理想的食物,如无禁忌,妈妈一定要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实行按需哺乳。喂奶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做到有效吸吮,坚持母婴同室和夜间哺乳,如无禁忌,坚持6月内纯母乳喂养,6月后逐步添加辅食,倡导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长时间。

二、饮食注意事项

产后妈妈的饮食对于身体的康复以及婴儿的健康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有一些关于饮食的建议:

1.高蛋白食品:孩子出生后,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只有多食用高蛋白食物才有利于修补组织,才能增加奶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于鱼类、肉类、蛋类、豆制品等。

2.高纤维饮食:产后容易出现便秘,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

3.补水:在母乳喂养时,母亲需要更多的水以保持奶水的充足。除喝水外,喝汤、果汁也是不错的补水方法。

4.适当摄取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源,新妈妈要注意饮食,比如全麦类食物,土豆等。

5.补钙、铁、维生素:生完孩子后,机体需要充足的钙,以利于骨骼的恢复,补铁能预防贫血症。乳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钙、铁和维生素。

6.不吃易过敏的食品:在家庭成员中有过敏史的情况下,母亲应该尽量避开牛奶,鸡蛋,海鲜等常见易致过敏的食物。

7.控制脂肪的摄取:脂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量摄取脂肪会引起肥胖及造成“堵奶”。应该选择像橄榄油、鱼油等这样的健康油脂,并且要适度地摄取。

8.不要喝咖啡或酒:它们可以透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从而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哺乳妈妈们应该尽可能的少喝咖啡或酒。

三、心理调节

产后出现情绪不稳定是很普遍的事情,有些产妇还会有“产后抑郁”的症状。要增进心理健康,就不能忽略下列建议:

1.主动的交流:和家人,朋友,或者专业的人一起交流,以获得帮助。

2.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减少疲惫及紧张情绪。

3.休闲:多参加一些让人愉悦的活动,比如散步,读书,或者其他兴趣爱好来改善情绪。

四、康复训练

正确的产后锻炼可以帮助机体康复,改善生活品质。这里有几个锻炼的好方法: 适当活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做轻微活动,产后第2日可在室内走动,根据自己的体力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按时做产后健身操。产后健身操应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锻炼骨盆底肌及筋膜的缩肛动作;锻炼腰肌的腰肌回转运动。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胸膝卧位,以预防或纠正子宫后倾。产后健身操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五、性生活

产后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恢复性生活,一般是在生完孩子六个星期以后再同房。在这以前,需要确定伤口已经很好地愈合了,并且身体已经基本上康复了。此外,妈妈还应该考虑到避孕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也会有怀孕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采取避孕措施。

六、专业医护支持

产后保健并不只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它也要求有专业的支持。产后医生会定期对母亲进行产后体检,评估其康复状况,及早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还会对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进行指导,为新妈妈们提供实务上的帮助。

总之,产后保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包括身体的恢复,饮食的营养,心理的调整,以及运动的康复。准妈妈应该进行准确的了解,以便为自己的产后生活做好准备。同时,我们也会主动邀请专业的医护人员协助,以保证产后照护的科学、有效。这样,准妈妈就能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母亲角色中,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幸福与快乐。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