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压忽高忽低,警惕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2024-03-01 18:00:15
作者:张仪 王凤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老王:医生,我最近血压忽高忽低,一下子特别高(200/120mmHg),血压升高同时还剧烈头痛、心慌、出汗,过一阵儿,血压又降下来(90/65mmHg),降到比正常值还低,怎么回事呀?

医生:可能是个“嗜铬细胞瘤”。

老王:什么?是个“瘤”,本来是个高血压,怎么变成肿瘤了呢?治不治得好呢?

医生:嗜铬细胞瘤,确诊后手术可能治愈高血压。

老王:真的?

带着上述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什么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呢?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陌生而又奇怪的名字。为什么叫嗜铬细胞瘤呢?因为这个肿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内的儿茶酚胺类激素,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参与维持人体血压的稳定。如果不发生疾病,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肾上腺这样一个器官。一旦肾上腺发生病变,极易引起激素过度分泌。当嗜铬细胞发生肿瘤时,细胞数量剧增,分泌的儿茶酚胺也相应增加,临床把这种疾病称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临床有什么表现呢?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方面:

1.高血压为本病的主要和特征性表现:嗜铬细胞瘤发作时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急骤升高,多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阵发性加重,这种情况比较危险。血压突然升高时高可达180~300/130~180mmHg,但不是一直很高,过一会又降到正常。

就像老王的血压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这样上蹿下跳的血压容易出现心血管问题。如果不尽早拆除这个棘手的“定时炸弹”,情况将十分危险。除血压改变之外,还可出现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可伴胸闷憋气,严重可致突发心脑血管意外。

2.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会导致儿茶酚胺类的激素分泌变多,使得人体出现代谢亢进的表现,可能出现高血糖、低血钾、高钙血症等情况,有人会因此而发热、消瘦等。

3.其他表现:长期高浓度的儿茶酚胺还可使肠蠕动减弱,从而导致便秘、肠梗阻。还可抑制胆囊收缩, 导致胆汁淤积或胆结石;少数患者因舒张压过高导致眼底损害,甚至突发失明;还可伴有肾功能减退等。

如何诊断嗜铬细胞瘤?

因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缺乏特异性,甚至许多血压升高的患者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进行降压治疗,导致本病误诊漏诊较多。对于具有上述症状、偶发肾上腺瘤或有家族史的患者,我们高度怀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前提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定性、定位诊断:

1.定性诊断: 测定血液和尿液儿茶酚胺酚、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等,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2.定位诊断:首选CT或MRI平扫加增强,很多分子功能影像检查也有帮助,包括间碘苄胍I-123闪烁显像、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

3.遗传咨询:对于有嗜铬细胞瘤或者其他家族性疾病的患者,如VHL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2型,应做遗传咨询及相关基因检测。

嗜铬细胞瘤治疗及预后

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定性、定位诊断明确后,应该尽早切除肿瘤,但术前准备须充分,通常需1-2周,甚至更长时间。切除后大多数病人的血压可恢复正常,从此远离高血压,否则随着病程的进展预后越差,易合并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

嗜铬细胞瘤患者需终身随访,推荐每年至少复查1次;有基因突变、转移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应3~6个月随访1次,对其直系亲属应检测基因和定期检查。

最后,经过2周充分的术前准备,泌尿外科医生在腹腔镜手术下拆除了老王的“定时炸弹”,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现在,老王已经彻底告别降压药物,血压已经完全恢复正常。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