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房颤
房颤已经成为新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种疾病早期病情并不明显,20%的概率会引起脑梗。30%的房颤疾病容易引起脑卒中,房颤病患引发中风的几率相比正常群体高出5倍左右。有些房颤病患可能会发生心衰,属于心脏疾病到了终末期阶段,会增加病患的死亡风险性。因此,不仅要治疗房颤,还应该及早预防并发症,以免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位居第一,而其中近一半的患者是由猝死引起的,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很多突发情况都是无法预料的。90%的病例存在心律失常,人体正常的心率波动非常有规律、有节奏,心脏跳动频率在60-100次/分钟,睡眠期间的跳动速度表缓慢,运动时则较快。而心律失常意味着心脏跳动要么太快,要么太慢,要么不规律。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跳动不规律,时快时慢,有时完全无规律。
二、如何预防房颤
1、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高危人群应该注意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如果病患的年龄大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运动,但不会影响到心率,比较简单的运动的养鱼、养花及打太极,也能练练保健操等。
2、保持稳定的情绪,房颤病患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在愉悦的状态下更好的治疗疾病,若过度紧张也容易发生房颤。在疾病治疗中,病患要结合气候变化适当保暖,及时预防感冒及肺炎,以免房颤更为严重。如果患者有血栓,则不能剧烈咳嗽或者便秘,以免血栓脱落。
3、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日常多注意休息,这也是控制房颤的根本。若病患处于体重肥胖状态,则要注意减轻体重,适当开展规律性的运动模式,禁忌饮酒、吸烟。吸烟是引起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吸烟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高,吸烟者发生房颤是非吸烟者的2倍。戒烟后,患者的身体素质也会逐渐转好,房颤的风险性大幅度降低。为此,健康规律的生活是减轻房颤的关键。
4、要控制房颤的高危因素,如果病患有高血压,需及时控制血压,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使血压处于健康的范围内,以免血压过度波动。若病患有糖尿病,需定期运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或者口服药物清理血液中的脂肪,保持血糖水平稳定性。冠心病病患则注意预防心梗,减轻血脂水平。如果患者有心衰疾病,则要注意控制心衰,以免病情持续发展。
5、房颤病患在饮食上一定要引起注意,哪些食品不能吃呢,主要是动物内脏、肥肉、螃蟹等。不能吃太多刺激到心脏及血液的食品、饮品,包括浓茶、咖啡或者刺激性的调味品。房颤病患不宜吃太饱,或者非常饥饿,日常要少加盐分,如果病患发生水肿,在用餐时则增加维生素C、钙磷等因素,保持体内正常的代谢循环。
三、如何治疗房颤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房颤的常用方法,通过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抗凝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房颤的并发症,及时控制症状,避免心脏搏动异常。但药物治疗无法根治房颤,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对于维持窦性心率的药物和抗血栓治疗的选择,尤为重要。患有房颤的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因此必要时需要进行抗血栓治疗。
2、直流电复律
直流电复律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将电极片放在患者胸部,借助除颤仪来消除房颤,使心率恢复正常。这种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随着年龄增长,治疗效果可能会减弱。
3、永久起搏器植入
安装永久起搏器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但并不能彻底消除房颤。永久起搏器需要定期更换,虽然可以提供稳定的治疗效果,但手术风险和术后管理也需要考虑。
总而言之,房颤疾病不可不防,有症状要尽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