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科普
2024-03-08 12:58:21
作者:徐小珍
作者单位:登封嵩正中医院
多耐药菌是一种细菌对三种及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2015年《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多药耐药菌。此外还有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已经对医院的临床治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逐步呈现出“无药可救”的局面。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要求各级医疗单位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控和防控,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1医院内多药耐药细菌情况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多种侵入性的手术方式,导致医院内细菌的多重耐药及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中国耐药网络(CHINET)》显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病率由2017年的32.2%降到了29.4%。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由76.2%降低到74.5%,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由原来的95.0%增至96.4%;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头孢三代抗生素的耐药率虽有降低,但仍然维持在50.0%左右的高水平,但其耐药机制尚不清楚。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抗生素的耐药率由33.0%下降到29.8%,无明显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的耐药率由56.1%降至54.3%,20.7%降至17.7%;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则由原来的9.0%上升到11.3%,1.5%上升到1.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由0.4%下降到0.2%,1.4%下降到1.2%。国内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由2.7%下降到1.2%。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多重耐药菌虽呈稳定下降趋势,但少数耐药菌数量仍然很高,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院内病原菌感染防治中不断产生新菌种,这些菌种对大部分抗生素均表现出耐药性,且分离率低;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多药耐药细菌的形成机理和传播形式

耐药是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选择发展性反应,过量或不合理的使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进而降低正常微生物的数量,同时,还会引起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耐药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基因组畸变或染色体丢失所致的固有抗性。一种是继发的抗药性,一般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例如:酶的形成从而导致抗生素的失效,自身构造的变化。调整抗微生物药物的靶标效应,会导致其无法和抗生素一起使用。细菌在体内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阻止抗生素的侵入。“阻断”抗生素侵入细菌的途径或者“清除”已经进入细菌的抗生素,会进一步导致抗生素在细菌中的有效浓度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来源有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的生物传播来源。环境污染、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均为非生物性传染源。目前临床上以接触传播为主,但也有可能通过飞沫、各种侵入性操作等途径进行感染。如何有效地阻断多药耐药菌的扩散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近年来,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问题日趋严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CHINET监测的数据仅限于致病菌的检出与分析,缺乏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特征、抗菌药物使用、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同时,目前的防控体系尚不健全,医护人员对此方面的认识不足,防治知识还不够熟练。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手部卫生依赖性弱、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对病原菌的防控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不同的管理系统无法达成一致的标准。

结论:总而言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科学防治与风险管理,对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质量,通过前瞻性,系统性的综合干预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保证病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