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内科急症
2023-07-03 16:20:05
作者:杨雁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从较多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治疗保障,能够取得较为高效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内科急症,近些年以来研究证实,有比较显著的作用功效,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祖国医学中能够实现清热解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清除拮抗有毒物质,达到改善循环调整患者的凝血功能机制。本次将针对性研究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内科急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切实可行地进行分析。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标本治疗理念,标本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说西医治疗急性病,中医能够治疗慢性病,但至少在这里的标本绝非急性病和慢性病。西医指标中医治本,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按照具体的病情状况和医生的中西医技能考虑的一种中西医治疗方案。可以看到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某一疾病的某一阶段,遵循中医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科急症治疗期间选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先使用西药的抗生素,实现抗感染治疗,与之同时能够实现应用中药为患者补气补肾,更好地实现调养患者身体,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例如在内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标志是冠状动脉阻塞,造成阻塞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身体因素是疾病的本,因此在患者处于急性期,需要首先实施西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之后身体诸多病症,包括糖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可以发挥中药治疗的特长,利用中药方剂进行调节。针对性探究发现内科急症都存在标本的问题,需要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机会。

西医补液,中医补气

内科急症患者在发病期间,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与电解质代谢和水代谢紊乱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医也认为津液有滋润、温养机体的作用,津血同源则是说明津液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还认识到气与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在治疗急性脱水津液大伤疾病患者的过程中,首先西医实施的静脉补液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内环境的控制与调节,可以发挥调节津液的多种功效,此时应该给予大量的补气中药,是临床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的治疗药物,能够达到针对性治疗,所谓的西医补液,中医补气的理论来源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实现西医补液、中医补气的治疗方案,实践证明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了相得益彰,行之有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

西药升压,中药稳压

人体的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根本是血压,各种疾病患者,尤其是休克疾病患者,共同的特征是由于疾病导致血压下降,在治疗休克疾病患者的过程中,首先要去除各种引起休克的原因,同时要想各种办法恢复患者的血压生理水平,以满足患者的机体生命活动需求,作为提升血压的治疗药物,西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在西药治疗血压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依赖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药物使用浓度过高,会使血压升高过多。而且西医在使用升压药物过程中,容易导致心动过速,使用药物难以撤除的问题,还会导致影响肝肾功能不足。因此需要结合中西医治疗,中药升压虽然没有西药升压可以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中药在应用升压过程中,优点是突出的,升压缓慢而平稳,很少有大起大落的表现,对于心脏以及其他重要器官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升压加上针灸以及枳实注射液以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收获良好的临床效果。

西医脱水、中医开窍

临床实施治疗的内科急症中就包括了脑卒中,尤其是患者出现了脑部大面积出血,出现了大面积梗塞的情况,则是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受到了公认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在治疗脑卒中患者过程中,单用西医治疗或单用中医治疗,治疗效果远低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疾病,西医核心问题是治疗脱水稳定患者的颅内压,中医治疗的重点是进行开窍醒神,在开窍醒神治疗过程中,重点是对患者状态的改善,是中药治疗的重点是在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防止脑疝的基础上,更好地稳固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并且能够积极地处理相关的并发症,优化相关的治疗措施。比较常应用的安宫牛黄丸,可以促进神志苏醒,以此更好的降低由于疾病导致的死亡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