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西医结合怎么治疗风湿病
2023-07-10 16:20:04
作者:杨雁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医院

风湿病是指主要侵犯骨骼、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肌肉等部位,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持续性发展会引发骨骼改变、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在治疗风湿病时以西药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可改善病症,但无法根治。西药治疗虽然可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对预后有一定影响。手术治疗可改善关节功能,但具有创伤性,手术风险较高,且术后疾病易反复发作。随着临床上对中西医治疗的深入研究,发现将两者联合运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在风湿病等治疗周期较长的疾病中。对此,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点与方法进行讲解。

中西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

西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病是泛指肌肉、关节、骨组织等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等。该疾病会对血液、肾、心、骨骼、肌肉消化系统等多系统构成损伤。常见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血管炎等。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在中医范畴中风湿病归于“痹病”的范畴,认为外邪侵入、痹阻于筋骨、血脉、关节之间,经脉阻滞、气血不畅等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此外正气亏虚、肝气郁结、先天禀赋不足、情志不畅也会增加该疾病发生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点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即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类型对其病性虚、寒、湿、热等进行辨别。明确病性后,对患者体质进行辨别,如对体质偏虚者判断其是否为阴虚、血虚、气虚、阳虚、脾肾亏虚中的一种,进而针对性予以治疗。不仅能够达到标本同治,邪正兼顾目的,还能够整体调节患者体质,改善症状,有效控制疾病。此外,部分患者早期阶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化验诊断无法达到风湿病诊断标准,在西医药物选择治疗存在局限性时,可采取中医药物治疗。

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少,将其与西药联合治疗可减少西药使用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并且部分中药具有解毒、抗菌等功效,将其与西药联合使用能够减少西药服用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远期疗效好

将中西医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如西药在治疗风湿免疫患者时往往采取免疫抑制剂治疗,虽然可改善症状,但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而中药治疗、中医理疗能够起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由此将两者联合应用可弥补西药的不足,提高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是通过对炎症聚集部位进行针刺,将发生炎症增生组织附着部位的炎症包块剥离,以此改善炎症水平、软组织血液代谢,消除局部炎症。并且小针刀疗法能够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功效,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的具有一定作用。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法之一,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针对疾病类型、患者体质等选取相应穴位,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可起到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的吸收、降低肌肉的张力、止痛、缓解痉挛等作用。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遵循辨证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中药制剂或中药汤剂进行加减药物治疗,有较高针对性,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蒸熏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在温热的作用下将中药直接作用于肌肤使其渗入脏腑、穴位,以此达到化痰消瘀、除湿通络、祛风散寒等功效。这种方式不具有创伤性,不良反应较少,且对改善毛汗囊腺、血液循环、炎症等均有重要作用。

西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在于能够对前列腺素的合成行径进行抑制,快速产生抗炎止痛效果,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等,但该类药物对疾病病程的改善效果欠佳。

抗风湿药物

抗风湿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治疗中,可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药物包括青霉胺、氯喹、金合剂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多用于关节功能丧失或障碍者,常用手术包括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治疗、关节矫形手术等。

综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势较大,远期疗效较好,但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合理选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