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检查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检查手段,又称之为原子医学,核医学检查一般是在检查前让患者口服或注射放射性核素,然后使用专业的仪器将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采集整理出来,最后形成照片,从而有助于临床上医生诊断疾病。那么,核医学检查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下文将重点讲解这个问题。
不同部位检查所进行的准备不相同:由于核医学检查几乎适用于身体中任何器官和组织,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一部位进行检查,所以身体中不同部位的器官或者组织在进行相应的核医学检查时准备也不尽相同。比如泌尿系统的检查,一般会要求患者检查前30分钟饮水300~500mL,显像前排空小便。如果是腹部的检查,则需要患者在6小时前禁食和4小时前禁水,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服用泻药并将小便和大便排空。心脏检查前应空腹,还要准备脂肪餐(油煎鸡蛋2只或全脂牛奶1份),于检查中进餐。具体的核医学检查准备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禁止身体携带任何金属物品进行核医学检查:患者进行核医学检查当天应选择舒适的衣服,且需要检查身上是否携带金属物,检查前应当提前将身上所有金属携带物放至指定区域或交给家属保管。其中金属物包括项链、金属拉链、耳环、钥匙、手表、手机、戒指以及皮带等。如果身体中由于疾病等原因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假牙或者电子耳蜗、体内植入有钢板钢针等,应该提前向医生说明,判断是否能进行核医学检查,避免由于金属物导致受伤。
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进行检查: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应该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尽可能保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避免由于情绪波动引发血糖和血压等出现异常。另外,许多患者会对核医学检查感觉到恐惧,主要是因为核医学检查是选择使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很多人担心会对身体造成辐射伤害。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虽然核医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量,但是所使用的放射性元素活度很低,引起的辐射量也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是远远达不到引发疾病甚至癌变的可能的。
注意自身体表的污染: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之前,根据检查要求需要进行口服或注射显像剂,显像前排尿等,那么在进行这一系列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由于尿液排泄或者显像剂跌落等情况导致自身体表污染,从而影响检查的显像,不利于拍片和诊断。如果已经出现体表污染,应该先通过清洗和更换衣服达到清除的效果之后,再进行检查。
积极配合医生的指示进行检查:核医学检查不同于其他检查的一点就是检查时间较长,为了达到适合的显像效果有可能需要增加检查时间,患者需要做的是在进行检查的时候积极配合医生的指示,不要有情绪上的波动。首先在进行检查时,患者应该保证情绪的稳定,身体的放松,平躺在检查仪器上;其次在没有医生指示的情况下,不可以自己随意调整躯体,以免影响检查显像,延长检查时间。最后则是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如果医生要求调整姿势或者注射显像剂等情况都应该积极配合。身体中有钡剂等其他元素应该提前清空:由于核医学检查是需要口服或注射显像剂的,如果本身身体存在钡剂或者其他放射性元素时应该提前告知医生,并且通过饮水或者服用药物等方法进行清空,避免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时,多种放射性元素同时显示,影响拍片结果。
核医学检查不仅是无创检查,而且还可以准确的显现目标部位或者器官,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辐射量较小且半衰期很短,不会引发辐射损伤,也可以进行多次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核医学检查所使用的设备较为昂贵以及放射性药物收集较为困难,因此核医学检查的费用相较于CT、核磁共振等检查是偏高的,通常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核医学检查。核医学在临床上除了用于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于治疗疾病。比较常见的是碘131治疗以及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