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肿瘤标志物:身体的情报员!
2024-03-20 14:23:31
作者:张春暖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标志物就像身体的情报员,它们在肿瘤形成早期就可能发出信号,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许多人依靠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来判断自己患癌的风险。那么,癌肿在萌芽阶段是怎样被及早发现的?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情报员”!

肿瘤标志物概述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或由于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这些物质可存在于肿瘤细胞和组织中,也可以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到。在正常人体内这些物质不存在或者含量极低,但在肿瘤患者体内,它们的含量可能会异常升高。因此,肿瘤标志物就像是肿瘤发出的“信号弹”,能够提示我们身体内的健康状况。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首先,我们要介绍甲胎蛋白(AFP)。血清 AFP 是临床上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 持续4周,或 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做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μg/L。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的患者血清中AFP可见升高。特别注意的是,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400ug/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其次,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种多糖蛋白复合物,主要存在于直肠、结肠癌组织和胚胎肠黏膜上。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CEA连续随访检测,一般情况下,病情好转时血清CEA浓度下降,病情恶化时升高。研究发现正常吸烟者中约有39%的人CEA>5ug/L。

此外,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也是男性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PSA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前列腺炎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PSA水平上升。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等。

这些只是众多肿瘤标志物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不同的癌症诊断和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并不能直接确诊癌症,需要结合其他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首先,肿瘤标志物在早期筛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许多肿瘤在早期阶段就可能产生异常的肿瘤标志物,因此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肿瘤。

其次,肿瘤标志物在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进展或好转。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肿瘤标志物持续下降,可能表明治疗有效;如果标志物持续升高,可能提示病情恶化或出现耐药性。

此外,肿瘤标志物还可以用于监测肿瘤的复发。即使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肿瘤标志物的局限性。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并不能确诊肿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为提高肿瘤标志物的辅助诊断价值,应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合理选择敏感性、特异性能互补的标志物组成最佳组合,联手出击。

结束语

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癌症筛查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早期发现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要理性看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因为肿瘤标志物并非100%准确,其他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其水平。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记住,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