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手放在胸口部位,能感受到我们的心脏跳动是规律的,那么当心房无规律地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就是发生了房颤。有的心房颤动能带动心室完成一次收缩舒张,有的心房颤动则不能,进而导致自我感觉心跳十分不整齐,毫无规律。典型的症状为心悸、心慌,其他还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头晕和黑曚等。如果将心脏看作一台机器的话,那么房颤就是指挥心跳的电信号发生故障,是心脏电路出问题了。
房颤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房颤有很多专业分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瓣膜性房颤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心脏瓣膜病引起得房颤,最常见的疾病有风湿性心脏病,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等。
在不同的发病类型,房颤产生的机制不同,吃药能否将房颤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也因人而异。如果符合转为正常心律的条件,吃药效果控制良好,可以听从医生建议服药治疗;那如果服药控制效果不好,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射频消融。
房颤的病因
房颤无论性别、年龄、有无器质性疾病都可以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对于房颤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切的答案,但通过临床分析与观察,发现房颤与一些疾病具有相关性。
1.房颤多见于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肌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也可引起房颤。
2.年龄、遗传因素、性别差异等不可调控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等可调控因素均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从而引起房颤。其中年龄对于房颤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
3.部分房颤原因不明,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外科手术、运动或大量饮酒时发生;房颤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
房颤的危害
房颤通过血栓阻塞脑血管,直接损伤脑神经,还可以通过减少心脏血液搏出量和脑血流,使脑神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使痴呆风险增加2倍。房颤内血栓脱落,不止是堵塞脑血管,也有可能堵塞肢体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周围动脉,从而导致肢体缺血、肾梗死、肠坏死等等严重后果。提醒: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悸、胸部不适等症状可能不典型,且能自行终止,容易被忽视和漏诊。约1/3房颤患者完全无症状,而无症状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与有症状患者并无差别。
如何预防房颤?
1.控制血压,高血压增加房颤发生率14%,血压升高10mmHg,房颤风险增加1.21倍, 控制血压能够减少房颤发作, ACEI/ARB或可减少房颤发作。
2.控制血糖,糖尿病使房颤发生风险增加34%,糖尿病病程每延长一年,房颤发生风险增加约3%。
3.控制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ASA)是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可显著改善低氧血症、降低交感神经张力OSAS患者电复律或导管消融后应用CPAP可明显减少复发。
4.戒烟戒酒,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戒烟可以使罹患房颤的风险降低。饮酒剂量与房颤患病率相关,每天摄取酒精量每增加10克,房颤风险就增加约8%。
5.减体重,肥胖与房颤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发生风险增加4~8%。
6.保持心情愉快,有压力的男性患房颤的危险是没有压力的男性的1.24倍,有恐惧发作者房颤的危险是没有恐惧发作的1.7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