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胃癌?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的恶性肿瘤,因胃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失控而引起。癌细胞可从蔓延侵袭到邻近器官外,甚至进入淋巴系统,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还可通过血液使癌细胞脱落而扩散至胃外,进而侵入其他器官。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内,为突破粘膜基层,未浸润粘膜下层,这时可经手术治疗治愈。
二、胃癌早期信号有哪些?
70%的早期胃癌患者都没有症状,其余患者的症状也不十分典型,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症状比较相似,如出现上腹隐痛、恶心、饱胀、反酸等,患者对其重视度往往不足。总的来说,当一下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就需要引起你的重视了。
1、上腹疼痛、饱胀。约有25%左右的早期胃癌患者会出现上腹疼痛症状,且疼痛的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相同。如腹痛经常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应引起重视。上腹部饱胀也是胃癌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患者还可伴随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表现,当肿瘤位于胃部入口时,可感觉进食不通畅;位于出口处时,可出现梗阻,呕吐出隔夜食物等表现。
2、食欲减退、消瘦。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是早期胃癌常见症状,约有40%~60%的胃癌患者因消瘦就诊。
3、呕血、黑便。胃癌早期部分患者还存在少量出血情况,约有7%~15%的患者出现呕血,23%~45%的患者出现黑便。胃癌患者的大便潜血阳性率较高,一般胃体癌患者阳性率约为87.6%,如持续大便潜血阳性,应提高警惕。
三、如何能够尽早发现胃癌?
要想尽早发现胃癌,除了了解胃癌的早期信号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胃镜检查来发现。胃镜检查是经口插入带有摄像头装置的软管,深入消化道,以观察到食管、胃、十二指肠部位的黏膜的检查方法。胃部与食管、咽喉、口腔相连,因此,经口插入胃镜,能够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情况,发现异常病变,还可以使用钳子直接钳取可疑的病变组织送至病检,以明确是否存在癌变,评估癌变倾向,以实现早期确诊。而且,胃镜还可以对出现的早癌、胃息肉、胃出血等疾病进行治疗。随着当前医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胃镜能够发现毫米级的微小癌,还可以探测到胃腔以外的肿物。
在胃癌治疗中,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治愈;而发生转移的患者即便使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其治愈率仍然较低。因此,要想保证胃癌的治疗效果,首先需要确保能够尽早发现,需要利用胃镜进行诊断并明确。
四、哪些人需要做胃镜检查?
1、不明原因的食欲下降、消瘦;
2、经常出现胃部不适,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胀痛、烧心、反酸、吞咽不适、嗳气等;
3、有家族胃癌史,一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中有人患胃癌,则个人的患病风险可增加,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4、有胃部手术史,胃部进行过手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了解胃部恢复情况,尤其是接受过肿瘤切除的患者,通过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出现复发情况;
5、呕血、黑便等症状;
6、存在癌前病变的患者,如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等胃癌前期病变,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一般只需要5~10min就可完成检查。对于一些担心胃镜检查不适的患者,可通过无痛胃镜、胶囊胃镜来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