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是由子宫颈和子宫体构成的一个前后稍扁、上宽下窄的梨形的生理结构。其中子宫的上部称为子宫底。正常情况下,子宫底应该是在小骨盆入口的平面以下,朝着前上方。而子宫颈的最下端处于坐骨棘平面的上方,整个子宫处于小骨盆的中央。但由于妊娠、分娩或者流产等,都会导致子宫肌肉松弛,进而造成子宫膨大。许多妈妈在生下宝宝之后,明显感觉到了下腹部肌肉和子宫出现松弛,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成了许多妈妈们共同的苦恼。
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具有自我调节作用,通常情况下,女性在分娩完成之后,子宫会慢慢缩小,最后恢复到子宫原来的体积。大部分的恢复时间是正常分娩后的42天左右,分娩完成的第一天子宫底会下降至肚脐的上方,然后每天下降1~2cm。分娩后12天的子宫状态是判断子宫恢复情况的客观标准,因为子宫会在分娩12天后缩小至盆腔内,无法在腹部触及子宫。若12天左右,还能在腹部触及子宫,说明子宫的恢复状态一般,有可能无法恢复到分娩前的正常位置。另外,像早期羊水破裂导致羊水残存在子宫,双胞胎妊娠,膀胱中尿液未完全排出,以及直肠内充满了排泄物等,也都会造成子宫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子宫恢复到正常位置,也就是子宫复旧,应该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和措施。下面将对子宫复旧应该如何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措施等知识进行阐述。
按摩腹部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的方法,产妇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之后,平躺在床上并且腹部朝上,下肢稍微弯曲即可。同时,放松身体不要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接着将双手放在腹部的下方,具体位置是肚脐和耻骨联合的中间部,也就是肚脐的正下方,以适当的压力进行按摩,力度适中即可,每次按摩时间坚持在10~15分钟左右,保证每天3~4次的频率即可。坚持长期的腹部按摩,可以有效地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复旧过程,尽可能保证产妇的子宫大小恢复至分娩前的正常体积。
刺激产妇的敏感部位如乳头等,也属于促进子宫复旧的有效措施。刺激乳头等敏感部位,会刺激产妇,使之分泌孕激素和性激素,激素的上升可以促进子宫的收缩,从而达到促进子宫复旧的目的。刺激乳头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哺乳,在喂养期间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现伤口引起感染等症状。
长时间呈仰卧状态,不利于宫腔内瘀血的排出,也会影响子宫复旧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子宫的收缩,应该在产妇精神状态恢复较佳的情况下,及时让产妇下床进行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有效促进宫腔内瘀血的排出,而且可以提高产妇的免疫力,更有助于子宫的收缩。
除了以上方法和措施以外,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这两个方面。
饮食方面。产妇在刚分娩完之后,由于免疫力低下和肠胃功能较差,禁止食用辛辣、油腻和生冷的食物,会引起腹泻和腹痛的症状,影响子宫的收缩,使子宫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建议产妇的饮食以清淡和高营养为主,多食用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还需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产妇体内的营养均衡,以免出现贫血等症状。注意要选择清淡的做法,能有效缓解产妇食欲不振的症状。
生活方面。建议产妇在分娩后做到早睡、早起,保持规律性的作息,可以有效促进子宫的收缩。另外,产妇在分娩后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家人除了多进行陪伴之外,还需要多跟产妇进行沟通,倾听产妇的心事并予以劝导,给予积极向上的鼓励,能有效保持产妇积极乐观的心态,更有利于产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