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较常见但危害相当严重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临床住院患者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主要在于血栓可能会突然脱落,并通过血流传输,最终导致肺部的血管阻塞,从而引发肺栓塞,这也是最为致命的原因。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与严重性,临床中寻找一种积极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显得格外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以介入技术为主,其具备侵入性较小、恢复速度快等技术优势,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介入治疗可以基于精细化的操作降低患者的恢复及住院时间,属于一种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系统内部血液的不正常凝集,往往发生在腿部的深静脉中,尤其是小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非常多,例如长时间的静坐、卧床以及手术后、使用避孕药后、激素替代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在于患者下肢的疼痛、肿胀以及皮肤发红、温度提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肺栓塞风险,同时还有可能衍生出各类并发症,例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长期肿胀等。对此,及时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知识,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式是保障患者预后康复的关键。
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介入治疗是可以通过最小侵入性手段进行的医疗操作,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而言,可以快速恢复因为静脉血栓阻塞的血流,在体内可以直接作用在血栓上,不仅可以降低手术后所呈现出的创伤,还可以快速恢复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对此,下面介绍几种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用的介入治疗方式。
1.经导管溶栓治疗术:经导管溶栓治疗术主要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输送至血栓部位的方法,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引入一根细小导管至血栓所在的深静脉内。通过导管促使溶栓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血栓,加速其分解和消散,从而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经导管溶栓治疗术的适应症主要涉及到新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传统抗凝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或衍生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经导管溶栓治疗术有着重要的治疗作用。
2.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也是一种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对血管狭窄与阻塞等问题的有效治疗。球囊扩张术的治疗操作方式主要是先为患者提供局部麻醉,然后通过一个小切口插入一根细导管,导管末端带有一个可充气的球囊。在X射线引导下促使导管精确推进到阻塞部位。到达目标位置后扩张球囊充气,压迫血栓和血管壁,从而恢复血管的正常直径。在球囊放气后取出导管和球囊,可以让血流快速恢复正常。球囊扩张术可应用于血栓形成后留下瘢痕组织的物理性阻塞而引发的血流受阻问题,球囊扩张手术可以直接拓展血管病快速改善血液循环,对于缓解疾病症状、预防疾病恶化有着重要作用。另外,球囊扩张术治疗后症状可以迅速缓解、恢复下肢血流,能降低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3.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也是一种可用的介入治疗方式,主要是应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严重血管狭窄或阻塞。支架植入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在血管内放置一个金属网状结构,从而支撑血管并保持其开放。支架植入术的操作方式与球囊扩张术基本相似,但在扩张血管后会在狭窄、阻塞部位部署支架,从而保障血管长期保持通畅,支架通过小切口、导管引入,可以定位精确,并且能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支架型号。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涉及到血管重度狭窄、有再狭窄风险的患者。支架植入术在预防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处理比较长的狭窄血管与阻塞问题时可以发挥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伴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获得许多的支持,是一种可以基于最小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还能明显显著缩短患者的恢复期,从而提高整体疗效。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创新的介入治疗方式被研发而普及,从而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