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突发四肢无力,当心低钾周期性麻痹
2024-04-10 14:08:02
作者:李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几天前,19岁的学生小王,在清早起床时突然发现自己全身无力,起床困难,不能行走。他心想,昨晚睡觉时还好好的,难道中风了吗?与其一起居住的朋友立即把他送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血钾、心电图、肌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后,最终诊断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什么是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种骨骼肌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男性多见。该病发作前通常有前驱症状,如肌肉僵硬、疲乏、四肢知觉异常、嗜睡、头痛等,或于发作前日有兴奋、神经过敏、忧虑、消化不良、烦渴等。一般在夜间入睡后或早晨清醒时发病,也可在午睡时发病,以发作时血清钾降低为主要特征,醒时发现四肢肌无力、麻木、酸痛、瘫痪,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发作期间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但知觉及意识无变化。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至1~3小时,长达7~9天,之后自行缓解。肢体肌肉对称性不同程度的无力或完全瘫痪,通常从下肢开始,后延及上肢。而眼肌、面肌、舌肌、咽喉肌、咀嚼肌一般不受影响,一般数小时至1~2天发展到高峰。部分患者出现少尿或尿潴留。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体征;重症者可有血压下降,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病因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7a-羟化酶缺乏、钡剂中毒、摄食甘草酸制剂及滥用甲状腺激素等。

诊断低钾性周期性麻痹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清钾检查: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发病时血清钾降低,常低于3.5mmol/L。

2.心电图检查: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发作时,心电图常有低血钾改变如P-R间期、QRS丛和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U波明显且常与T波融合,其低钾的表现常比血清钾降低为早。

3.肌电图检查:发作时肌电图可显示肌源性受损。

4.葡萄糖诱发试验检查:在心电监护下,口服葡萄糖50g,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10U后,每隔1小时观察肌力、血钾及心电图变化。

5.基因检测:对于原发性周期性麻痹,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者,应进一步行基因检测明确发病基因。

什么情况可以诱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常见的诱因有饱餐、高糖、疲劳、寒冷、酗酒、精神刺激及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或输注大量葡萄糖。

如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不及时处理会发生什么?

低血钾不仅可以导致肢体的无力,严重时还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从而危及生命,并且该病可反复发作,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中年后有发作减少的趋势,也有发展为永久性疾病的可能。因此,当怀疑低血钾时一定要及时就诊,纠正低钾状态。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该如何治疗?

发作时给予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40~50ml顿服,24小时内再分次口服,一日总量为10g。也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以纠正低血钾状态。对发作频繁者,发作间期可口服钾盐1g,3次/日;螺内酯200mg,2次/日以预防发作。同时避免各种发病诱因如避免过度劳累受冻及精神刺激,低钠饮食,忌摄入过多高碳水化合物等。严重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时呼吸困难,应及时予以机械辅助呼吸;低钾血症可致严重心律失常,应予以积极纠正;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甲亢控制后,周期性麻痹发作将明显减少或终止发作。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放松技巧,如听音乐、聊天、做深呼吸,使病人积极配合治。

2.避免进食大量糖类,避免大量饮清水,忌酗酒、暴饮暴食及进食不洁食物,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瘦猪肉、鳝鱼、花生、马铃薯、海带等。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饮用过量白开水,可适当饮用果汁或淡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

3.急性期嘱病人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及大小便,做好安全管理,避免跌伤、烫伤;无力自行翻身者,应每隔2~3小时协助其翻身1次,经常给予软瘫肢体和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疮发生。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