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很多人只是把它理解为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其实糖尿病足是一个血管系统性疾病的外发状况,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引发的的常见足部疾病。糖尿病足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其患病率正在逐年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可侵犯全身多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缩短预期寿命,又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1.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2.下肢缺血表现: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患者可合并有下肢间歇跛行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静息痛,趾端出现坏疽,足跟或跖趾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部分患者可肢体感染。
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是发病率比较高但尚未引起糖尿病患者重视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本措施之一,血压控制和戒烟及注意足部清洁,鞋子的选择和袜子的选择,足部问题护理方法(修剪趾甲、鸡眼与胼胝、真菌感染、足部损伤)等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肺结核并发症为一般人的3~5倍;中风为一般人的2~4倍;下肢截除为一般人的 10~15倍。因此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和根本。
2.早期筛查,定期检测血糖:定期做足部神经血管皮肤的各项检查,发挥预防的作用。
3.体重管理和运动: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等。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每周至少4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左右。
4.戒烟:烟酒会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亦能影响血管的弹性,尤其吸烟时,下肢血管的收缩会给本来血运不好的足部带来雪上加霜的后果。
5.定期复诊: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半年复诊一次的;有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血管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3~6个月复诊一次;既往有足部溃疡病史或截肢病史的糖尿病足患者:1~3个月复诊一次。
糖尿病足日常保健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足部保护:(1)做好足部检查。每日必须仔细检查脚上是否有细微的损伤,如擦伤、裂伤、水泡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建议穿浅色袜子便于观察;(2)要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皮鞋,避免穿凉鞋或高跟鞋。保持鞋干燥,可同时几双鞋轮换着穿;(3)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的温度不超过40℃,绝对禁忌热水烫脚;(4)保持足部透气、干燥,预防脚癣。一旦发现脚癣,第一时间治愈;(5)预防冻伤;(6)修剪指甲、胼胝等时要严防损伤。
2.预防感染:(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足部卫生和鞋袜的卫生;(2)避免甲沟炎、脚气继发感染的发生;(3)糖尿病患者建议不要去没有资质的场所修脚;(4)一旦足部出现损伤,尽早就医,切忌自行使用刺激性消毒液(如碘酒等)清洁伤口。
3.预防糖尿病血管病:(1)定期检查下肢动脉。糖尿病一经诊断,即应完善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了解下肢血管情况。如下肢动脉血流通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建议每年行1~2次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CT动脉造影或介入动脉造影检查;(2)避免足部组织受压,要穿宽松的鞋子,袜腿不要勒得太紧;(3)如果存在足部畸形,尤其是畸形导致足部局部受压严重时,应予矫正;(4)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明确存在动脉硬化的患者,建议加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5)适当的运动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能保持血管的通畅以及促进侧支血管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