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住性命!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搏骤停或呼吸骤停时恢复呼吸和心跳功能。了解心肺复苏术,了解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关键点,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包括胸部按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这些步骤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一种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CPR)是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生命的医学方法,可以通过徒手、辅助设备及药物来实施,以维持患者循环、呼吸和纠正心律失常。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能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
1.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当发现周围有人突然倒地并急需紧急救治时,施救人员首先需要立刻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如果察觉到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或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患者迅速转移至安全的地方,然后再进行紧急救治。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救治过程中,患者和施救人员都不会因环境因素而遭受进一步的伤害或危险。
2.判断患者意识: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无虞之后,施救者应跪在患者的右侧,保持双膝与肩同宽,稳定而有力地支撑身体。同时,确保膝盖与患者肩膀之间保持一拳头的距离,既便于观察也防止过于接近而造成干扰。接下来,施救人员轻轻地拍打患者的双肩,同时在患者的双耳边大声呼唤。声音要足够响亮,以便能够清晰地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经过这一系列的观察和呼唤后,判断患者已经丧失意识,施救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团队的援助。
3.判断呼吸:救治时,施救人员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和鼻翼扩张,判断呼吸状况。胸廓无起伏或鼻翼无正常扩张,可能表明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如喘息)。确认后,施救人员立即施救,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助,脱离危险。
4.判断动脉搏动:非专业施救人员无需特别强调检查脉搏,见患者无反应且无自主呼吸,即按心搏骤停处理。医务人员则轻触患者颈动脉搏动,位置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若无法确定脉搏,立即胸外按压救治。此流程确保快速准确反应。
5.摆放体位:确认患者姿势正常,保护颈部做整体翻动,仰卧位。确定患者放置在平坦的硬地面/硬纸板上。
6.胸外按压:确定两乳头连线中点为按压点,施救人员左手掌根贴合该部位,右手重叠,五指翘起,双臂绷紧垂直。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垂直用力,确保双肩中点位于按压点正上方。按压需连续、快速、有力,胸廓充分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掌根不离胸壁,防止移位。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每组30次。施救者可数数保持节律,同时观察患者面部评估效果。
7.打开气道:急救时,先检查清理患者口鼻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随后,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一手放前额轻推,另一手提下颌使颏骨上抬。动作轻柔有力,避免伤害。关注患者反应,适时调整措施。此操作是救治基础,提高成功率。
8.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急救关键。施救人员捏住患者鼻孔,双唇包裹口部,用力吹气超过1秒,使胸廓扩张。吹毕松手,让患者自主呼气。重复此步骤,确保氧气供应,直至专业医疗人员到来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冷静、迅速、准确操作,提高急救成功率。
注意事项
1.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例为30:2,即每个周期按压30次,通气2次。持续进行5个周期,约2分钟。
2.注意:不应随意中断心肺复苏操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肺复苏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救治需求。因此,还需更多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最新知识和操作步骤,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