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脑卒中发作突然,给患者及其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内相关调查表明,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其可能导致的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负面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脑卒中,通俗称为中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脑血管损伤,并引起部分或全部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突发和迅速进展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中国,脑卒中是居民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75%~90%,而出血性卒中仅占10%~25%。
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首先,血管性的危险因素是关键。这些因素包括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其次,年龄和性别也是重要因素。虽然60岁左右是脑卒中高发年龄段,但近年来年轻人患病的趋势逐渐增加,有报道显示35~45岁年龄段也有患者发病。最后,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例如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都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二、脑卒中的预兆症状
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尤其是突然发作;感觉到某一侧的手脚、面部突然出现麻木感,或者唇部、舌部麻木感;某一侧肢体出现不自主抽动;暂时性地说话不清晰;没有明显原因的跌倒、晕倒;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是性格、智力发生改变;感觉异常嗜睡,处于头晕和昏睡状态。
三、脑卒中的预防
1.一级预防——防发病:为了减少潜在的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包括管理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戒烟限酒,采用低盐低脂的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定期监测相关生理指标。如果已经发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则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二级预防——防复发: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等措施进行干预,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防止病情再次发作。
3.三级预防——防加重:针对已经患有脑卒中或出现后遗症的患者,需要加强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病情恶化。
四、脑卒中的家庭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在中风发生后,每分钟大约有190万个脑细胞会死亡,超过3小时的缺血时间将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因此,最重要的家庭急救措施——快速行动。如果怀疑患者中风,家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将患者送至专业医院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同时,确保患者平躺,并清理口腔,保持呼吸通畅,头部稍微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若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医护人员到场。
综上所述,希望读者们能提高对脑卒中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预防、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有助于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以及发病症状,从而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动,减少患病风险。此外,也希望消除大众对脑卒中的误解和恐惧,提高社会对脑卒中患者的关爱和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社会融合,进而保障公众健康、降低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