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眠的临床表现
一是入睡困难:指卧床 30 分钟内仍无法入睡叫作入睡困难。
二是睡眠维持困难:指入睡后频繁醒来,醒来之后 20 分钟之内无法继续入睡,这是睡眠维持困难。
三是早醒:醒得比往常早 30 分钟以上,叫做早醒。如果出现以上 3 条症状的任意一条都叫做失眠。
二、中医如何治疗失眠
(一)穴位敷贴
将鲜药捣烂或者事先将干药研成末,用水、酒、蜂蜜、植物油等调匀,敷在患处或者是穴位,使用这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如果说患者可以根据中医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中病旁取的原则,按照人体经络走向选择穴位敷药,疗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将吴茱萸、肉桂 10 克,安定 1 片,研成细末,用酒把它弄热,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把它贴在申脉、照海、涌泉等穴,每天晚上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失眠症;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摇匀,每次取 3 克,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分两份涂在小块的医用胶布上,贴于左右涌泉穴,每天睡前贴一次,九天是一个疗程。吴茱萸 9 克,米醋适量,将药捣烂后用醋调成糊状。将此帖敷于两足心的涌泉穴,24 小时后取下。
(二)针灸
以阴跷脉、阳跷脉及手少阴心经处针灸为主,如果是肝火扰心导致的失眠可以配行间穴。心脾两虚的失眠则配心俞穴、脾俞穴等进行针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失眠。
(三)耳穴
配穴、心、神门、脑点,每 3 天换一次,每日按压5~6 次(睡前必压),压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5 天一个疗程。
(四)内服汤药
脾胃功能失调导致失眠的患者可以服用保和丸达到健脾消食导滞的目的。还有一些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导致失眠的患者可以服用酸枣仁汤,具有一定清热潜阳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睡眠。
(五)外治
部分患者也可进行药浴、穴位敷贴、刮痧、推拿等方式来缓解失眠,如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的治疗,还可以贴在心、肾、神经衰弱点等,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失眠。
(六)药膳
失眠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如用天麻、川芎等和鲫鱼熬汤,来缓解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莲子百合瘦肉汤缓解心肾不交型失眠。中医治疗失眠从病机论证,针对症状辨证论证,而不是治疗表象,整体调节改善失眠的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达到全身调整,稳定效果。
三、其他助眠方法
(一)精神催眠法
做到让全身彻底放松闭上眼睛,把精神集中在身体的一个部位,意念不断深入,身体不断放松,不久即可进入睡梦。
(二)自我疲劳法
一部分人群因为白天生活比较空闲,所以晚上精神还是很好,可以选择在睡前适当做一些运动,如散步、下棋等,身体和精神上累了,躺在床上睡觉也就快了。建议每周进行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慢跑、瑜伽等。游泳也是非常好的运动,老年人可以打太极拳,对其舒缓心情、活动筋骨、改善睡眠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音乐放松法
轻音乐对睡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先要清净脑子的东西,可借助播放白噪声,如林海的风声、海浪声等有规律的波动声,帮助迅速入眠。
(四)饮食调节法
睡前可以吃香蕉,喝一杯热牛奶,既有助于睡眠,又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帮助。晚上不要喝咖啡、茶以及含酒精的饮料,尽量少吃糖果、谷类的食物,晚饭吃太饱也会影响睡眠。
(五)睡前泡脚法
睡前泡脚可以有效缓解疲劳,从而促进晚上的睡眠质量。泡脚适合温度 40~45 度,泡脚时间要保持15 分钟以上,泡脚水要浸过足踝骨以上。最好能保持恒温,稍冷时适当加入热水。
(六)药物治疗法
当上述方法都不奏效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也可使用刮痧,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另外还有按摩对失眠也有一定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