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六节藏像论》中记载: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大概意思是肝主荣筋,人运动过劳,则会筋疲力竭。肝藏血摄魂,人体的指甲为筋的延伸,肝血的旺盛与否在这些地方表现出来。酸味入肝,过酸容易伤肝,肝气生于东方,又与春气想通。因此中医推崇养肝最佳的季节是春季。春季是万物复苏,一元复始的季节,人体的肝气也开始旺盛起来,排浊气、畅气血,正是养肝的大好时机。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是药物的代谢器官,因而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的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作为药物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一种,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肝衰竭,甚至可能致命。
容易引起药源性肝损的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某些抗生素类药物,如利福平、阿奇霉素等,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建议严格至遵从医生医嘱,不可自行增加药物剂量或延长用药疗程。
2.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过量使用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会导致肝损害,尤其是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建议最低有效剂量短期使用,用药期间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3.心血管系统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美西率,降压药物缬沙坦、卡托普利、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部分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类药物均有发生肝脏损害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建议严格遵循医生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者擅自停药。
4.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常常需要长期使用,比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容易导致肝损害。建议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用药,严密监测肝功能。
5.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在我国,中药及各种膳食补充剂是引起我国药源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中药如何首乌、土三七、大黄,而市场上保健品多以中药为材料,由于药材成分复杂,加上来源和炮制水平差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6.抗肿瘤药物:几乎所有抗肿瘤药物都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甲氨蝶呤等。肝脏是肿瘤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肿瘤药物毒性的靶器官。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药物本身、药物代谢产物、患者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
7.代谢性疾病用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等。糖友肝损伤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祸根是脂肪肝。因许多糖尿病人常伴有血脂紊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异常升高。身体其它地方都装不下了,血脂就会往肝脏跑,肝脏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装到一定程度,肝细胞的外衣就会被撑破,转氨酶跑出肝脏,这样血液中的转氨酶就升高了。
8.精神类疾病用药:氟哌利多、喹硫平、氯氮平、地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卡马西平、文拉法辛等。因精神疾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长期用药或者服用药物剂量较大时,都会增加患者药物性肝损的风险。
9.激素类药物:甲羟孕酮、己烯雌酚、尼尔雌醇、他莫昔芬、来曲唑等。激素类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药物作用、过敏反应、病毒感染、代谢异常等。
10.某些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生物制剂引起肝脏毒性已经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一个新的发病原因。不同生物制剂通过免疫介导的不同分子机制诱发肝脏损伤。对于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临床管理应更加个性化。
药物性肝损的危险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具有异质性,高龄、女性、种族、药物代谢酶、基础疾病(慢性肝病、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过量饮酒等都是危险因素。
预防和早发现是关键
不要随意用药,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用药,减少合并用药。有过敏体质的肝病患者,更需倍加谨慎,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而用药期间需定期随诊被发现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进食减少,小便颜色变黄等异常,怀疑与用药有关,及时就诊,严格遵从医生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