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治疗
2024-04-03 15:27:54
作者:黄丽妃1 黄美娇2 
作者单位: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百色市人民医院

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们来聊聊糖尿病的其中一个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糖尿患者踝关节以下的皮肤和深层的组织破坏,通常合并有感染或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截肢和死亡,需要特别警惕。

糖尿病足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足的诱因有:水疱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鞋子磨脚以及搔抓导致皮肤破溃。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时,足部可自然形成水疱,破溃后形成伤口,与其他外伤导致的伤口一样,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形成糖尿病足。比较轻的糖尿病足表现为疼痛、皮肤干燥、皮肤发凉、酸麻感等,比较严重的就会出现足部溃疡,甚至坏疽。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预防糖尿病足最重要的是要配合医生把血糖控制在医生制定的目标范围内,血糖控制平稳,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除了控制好血糖外,还要注意保护好足部,避免外伤。

1.足部自我检查,早发现、早处理足部问题。

大多数足部问题通常始于很小的损伤,进行检查时,要检查双足的足背、足底和趾间等各个角落,必要时可以用镜子帮助查看双脚的每个部分,看看有没有水疱、伤口、破溃、局部发热、局部发凉,或其他看起来异于平时的变化,如果有异常,需要马上就医。

2.足部保健,善待双足。

(1)每天用温水清洗双脚。注意是温水,而不是热水,避免烫伤双脚,可让家属帮试水温,避免患者同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对水的温度感觉不准确,水温过热而不自知。同理,如果冬天脚冷,也不要用热水袋、热水瓶等暖脚,而是应该穿上袜子或盖上被子。

(2)洗脚擦干后,用剪刀小心修剪趾甲,并把边缘磨光滑。注意在修剪过程中不要剪到皮肤,如果趾甲太厚或者看不清,不能自己修剪,可以求助他人或医生帮忙进行修剪。

(3)如果脚步有鸡眼或老茧,要轻柔对待它。不要自己使用鸡眼水、鸡眼膏或者除茧剂进行处理,更不要用刀片等切刮,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处理,避免造成伤口,难以愈合。

(4)不要光脚走路。即便是在家里,也不要光脚走路,避免磕碰或刮伤。在家时可以穿宽松、柔软的拖鞋。

(5)每次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子里有没有小石子等可能伤到双脚的异物,若有,则取出后再穿。

(6)袜子应选择柔软、没有接缝或者接缝光滑的浅色袜子。有条件可以选择韦糖尿病人或者步行特制的袜子,会更合适,必要的时候,及时丢掉磨损的袜子,更换新袜子,保证衬垫合适,同时最好不选择深色袜子,避免出现脱色而影响足部皮肤的观察。

(7)选择合脚、柔软、不磨脚的鞋子。日常穿的鞋子,以柔软、宽松、舒适为主。工作穿的鞋子,如要求穿皮鞋,最好买圆头、系带的皮鞋,不要买高跟鞋或尖头鞋这类会将压力集中到脚趾的鞋,容易损伤脚趾,也不要买塑料类的鞋子,不透气容易造成细菌、真菌等感染。运动时穿的鞋子,选择合适的并有好的保护设计的运动鞋。

(8)买鞋的时间最好是下午到晚上这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脚步肿胀,是一天中脚最大的时候,这时候试鞋子、买鞋子可以避免后期出现挤脚的情况。在试鞋子的时候,穿上厚袜子,这样才能确定袜子在鞋子里是合适的

(9)新买的鞋子要逐渐适应,第一天穿的时间不要太长,并且拖鞋厚要仔细检查双脚是否有磨损。

当腿部出现异常,也要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当腿部出现以下情况时,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避免发展成糖尿病足。

1.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烧感、针刺感或踩棉花感。

2.疼痛。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为隐痛、刺痛或刀割样痛,这种痛在夜间和寒冷的季节明显加重。

3.肌肉无力。随着神经病变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腿部肌肉无力,行走困难,平衡能力下降。

4.皮肤变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血液循环,导致腿部、脚部甚至全身皮肤出现干燥、粗糙、颜色改变,有的还伴有皮肤瘙痒。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