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持续性缺血、缺氧的病症表现。超重产妇术后压疮较为常见,令产妇遭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本文针对超重产妇术后压疮的原因与护理方法进行科普,希望可以提升大众认知,在产程中合理控制产妇体重。
超重产妇术后压疮原因
产妇生产后体重过大,因此在术后翻身时会产生明显的切口疼痛,影响产妇身体活动。不仅如此,产妇经历手术反复哺乳后,易产生疲惫感,不愿意配合翻身。身体负荷过高,增加了局部皮肤压力,导致术后压疮发生。在镇痛泵的作用下,产妇对疼痛的敏感度下降,因此长时间处于沉睡状态,影响自主活动功能,身体部位受压严重,引发压疮。产后易发生恶露和血液浸染以及产后出汗量增加,导致皮肤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引发酸碱度变化,此时表皮层保护皮肤的功能减弱,易导致皮肤组织破损。且病室中的床单透气性较差,导致皮肤透气性不足,也会引发压疮。错误观念影响下,部分人群认为产妇术后需要保护身体,应该紧闭门窗,护理产妇的人群较多,影响病室空气。此外,产妇潮湿衣物未及时更换,也会引发压疮。
超重产妇术后压疮护理
术前应综合评估产妇情况,以尽早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压疮产妇。一般来说,产妇的标准体重为体重(kg)/身高(㎡)。体重指数25以上即为超重。术前应加强对超重产妇的健康宣教,增强其对超重危害与标准体重保持重要性的了解。其次,术后产妇送回病室之中,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室护士协同查询产妇的皮肤水平,积极进行交接班。病室护士应检查产妇是否存在衣服潮湿,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产妇应在一次性中单上加一层棉布中单。产褥期产妇皮肤排泄功能较强,因此出汗量增加。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帮助产妇擦干汗液,将潮湿的衣物与被单及时更换。每日使用温水帮助产妇擦拭皮肤,针对出汗较为容易的部位,应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护理期间,应保证床铺整洁与干燥。产妇产后会排除恶露,因此需要及时更换会阴垫,以保证会阴部位的整洁。日常护理期间,家属需要定时开窗通风,并尽量减少室内陪护人员的数量。术后3h内,产妇下肢麻醉状态尚未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取产妇平卧位,间隔30min辅助产妇抬高臀部与下肢。等待麻醉改善期间,需要帮助产妇定时翻身,间隔2h进行一次。术后翻身需要在护理人员辅助下进行干预,帮助产妇缓解切口疼痛,翻身还有助于术后身体恢复,能够有效降低压疮发生风险。产妇6h取产妇半卧位,为避免身体下滑摩擦,可以在腘窝下垫软枕。下床使用便器时,为减小皮肤的摩擦力,应指导产妇抬升臀部,切勿擦伤。术后6h为产妇提供营养元素丰富的流质食物,以防产妇发生饥饿而产生烦躁情绪,保证产妇良好情绪,促进乳汁分泌,可以避免乳量较少增加婴儿吮吸引发的皮肤损伤。为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减轻压疮发生风险,应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提升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的交接,若产妇出现皮肤发红等问题,需要及时按摩或涂药。水泡产妇需要使用0.5%的碘伏涂抹,每日6~8次,以防局部压力增加。
现阶段,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改善,70%的孕产妇体重超出标准值,因此临床中剖宫产的产妇数量有所增加,临床中镇痛泵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能够减轻术后切口引发的疼痛。上述问题均容易导致产妇剖宫产术后压疮的发生。为预防超重产妇压疮发生,需要加强观察、辅助翻身、按摩、擦洗、整理与更换,需要严格观察局部皮肤状态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护理干预应用对于超重产妇压疮风险有所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