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发生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性,具有一定破坏性,在35岁以后患病率显著上升,50~60岁达到高峰期,并且男性的患病风险更高。牙周炎若是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可导致牙齿丧失。因此,本文就牙周炎治疗及预防进行阐述,以强化对牙周炎的认识。
牙周炎是什么
牙周炎是牙菌斑上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所致,其病因在于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等,白血病、 糖尿病等疾病也常并发牙周炎。同时,遗传、吸烟、精神压力也可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牙周炎患病后带有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退缩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带有牙周脓肿、口臭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可导致牙齿丧失。
牙周炎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是成年人牙齿丧失主要原因,而牙齿丧失可影响咀嚼功能,甚至会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牙周炎的发生与细菌存在密切关系,在进食或刷牙的时候,细菌可进入到体内,有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同时,有研究发现患有牙周炎的孕妇分娩早产儿、低体重儿的风险更高。此外,牙菌斑唾液中含有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1)口腔卫生宣教,也就是如何正确进行口腔清洁,包括牙刷的选择、刷牙的方式、牙膏等,并了解牙周炎的病机、危害等,了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正确的口腔清洁对牙齿的危害,重视对牙周炎的防治,做好口腔清洁。(2)清除牙石,主要是根据牙石分布的位置选择清除的方式,例如龈上洁治术、銀下刮治术。牙石无法靠日常口腔清洁消除,需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找牙医清除。 (3)消除菌斑,治疗食物嵌塞、充填龋洞等,控制可引起菌斑的因素。药物治疗:(1)全身用药,用以杀死牙周袋内的致病菌,并通过血液进一步抑制细菌的侵扰,可起到防止牙周炎复发的效果。常用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替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用于治疗厌氧茵感染,价格低,用药期间禁酒,妊娠、哺乳期女性不可用;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用于抑制牙周致病茵生长,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牙齿着色等不良反应;阿莫西林等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但是青霉素过敏者禁用。(2)局部用药,全身用药有出现耐药性、菌群失调的风险,局部用药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可弥补这一缺陷。常用药物包括米诺环素凝胶,软膏状缓释剂,注射于牙周深部,起到抑制胶原酶活性的作用;醋酸氯已定溶液,用以减少菌斑的形成,并减轻牙银突症,味苦,长时间用会导致牙齿着色,停药后可消失。
手术治疗:(1)翻姆术,即翻开牙龈进行牙龈下清洁、 平整牙根、修复牙槽骨。(2)植骨术,以移植材料修复因牙周炎引起的骨缺损,移植材料可选择自身骨、动物或人工合成骨。(3)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在牙槽骨和牙齿之间置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膜状材料,促进牙槽骨、牙周膜再生。(4)牙种植术,牙齿表失后,在类症得到控制后可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恢复牙齿形态、功能。
牙周炎的预防方法
牙周炎预防的方法主要在于消除致病因素,形成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1)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刷牙2~3次, 每次至少3分钟,进食后3分钟漱口,重视睡前刷牙。选择细软有弹性的牙刷,每3个月更换1次,用后清洗干净, 刷头朝上摆放。每6个月洗牙1次,并进行口腔检查。(2) 进行口腔锻炼,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充分咀嚼,双侧交替咀嚼。同时,在刷牙后清洁双手,以手指横向来回按摩上下牙爆,清晨进行扣齿锻炼,2~3分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