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这个名词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性早熟发病率明显升高。下面,本文来分享一下关于儿童性早熟的相关知识。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修订了新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标准:
1.性征提前出现,即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0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2.性腺增大,即盆腔B超示女童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ml。
3.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青春期水平。
4.多有骨龄提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
5.有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同龄健康儿童。
性早熟以女童多见,女童约为男童的9倍。女童第二性征发育的表现有乳房发育、乳房硬结、乳房疼痛,阴毛生长、外生殖器的改变,月经来潮,腋毛生长;男童第二性征的表现有睾丸容积增大,阴茎增长增粗,阴毛生长、腋毛生长、声音低沉、喉结突出、胡须生长、遗精等。在性征发育的同时伴有身高的快速增长。性早熟的病因复杂,要确诊孩子早熟的病因,需要进行专业的内分泌检查。通过医生对于患儿发育状态的评估、结合相关激素水平、骨龄检测、生殖器超声、必要时垂体/头颅影像学检查,由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确诊。
哪些外界因素会导致性早熟?
1.肥胖。肥胖和性早熟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容易摄入大量高脂、高糖、高油的食品,继而出现超重或肥胖,当体重达到一个切点时,会影响激素的分泌,从而提前启动青春期发育,进一步发展为性早熟。
2.食用滋补类保健品。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吃一些所谓的“进补”食物,如虫草、甲鱼、燕窝、人参、黄芪等,部分滋补药品有促性腺功能,长期服用可导致雌激素等内分泌相关激素水平异常,进而诱发性早熟。目前市面上有不少增高奶粉、助长保健品等,其中大部分不仅不能达到日常营养要求,而且含有激素成分,诱发性早熟。
3.过早接触化妆品。特别是一些带有明显香气、美白类的化妆品及不正规的化妆品,可能会增加接触环境类激素的机会,从而引起性早熟。
4.误用性激素相关产品。家里的避孕药如果放在孩子容易拿取的地方,很容易被不懂事的孩子误食。如果父亲使用了睾酮类外用产品涂抹,然后再和孩子经常亲密接触,相关性激素也会通过孩子皮肤被吸收,从而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可能。
5.塑化剂的大量接触。在一些塑料制品中,有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这种塑化剂,孩子大量接触后也有导致性早熟的风险。
6.过早接触言情类刊物、影视剧。在孩子似懂非懂的时候,太早接触一些言情类刊物、影视剧等,也可能触发孩子激素分泌,导致性早熟。
性早熟有哪些影响?
1.影响成年身高:骨骼发育过早,虽然在短期内会使身高骤增,但骨骺闭合也早,生长周期变短,使得本该在继续生长的年龄出现停止生长,导致成年时最终身材矮小。举例来说,我国女性平均身高161.0cm,而未治疗的性早熟女孩平均成年身高为150~151cm;我国男性平均身高173.8cm,而未治疗的性早熟男孩平均成年身高为161~162cm。
2.影响心理健康:性早熟的儿童可能会因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感到不安,甚至恐惧。由于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同龄人中显得异样,受到排挤,不易融入集体生活,可能还会出现孤僻的性格。或者由于心理幼稚,不能护理好自己。
3.原发病危害:由于部分继发性性早熟会造成原发病的危害,比如下丘脑肿瘤、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会出现压迫症状,造成孩子视野缺损、头疼、颅内高压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必须尽快干预和治疗。
如何预防性早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适量运动,避免进食高脂、高糖、高油的食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肥胖。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即可,不要盲目给孩子吃营养品、保健品;给孩子进食健康的饮食。家长要收好家中的避孕药以及其他含有性激素类的产品,并且不要过早给孩子使用过多的护肤品、化妆品。严格把关孩子能接触到的文娱内容,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一些含有情爱、性暗示的读物、影视作品、短视频等。另外,家长们还要定期加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健康的性教育,让孩子们具备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