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利与弊
2024-04-12 10:17:51
作者:黄春霞
作者单位:德保县人民医院

脑梗死,又称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脑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介入治疗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在利与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的早期治疗效果显著,这一点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尤为突出。介入治疗能够在发病初期迅速介入,通过导管等设备直接到达病变部位,恢复脑部血流,有效减轻脑组织损伤。

介入治疗的精准定位是其另一个显著优点。在传统的开放手术中,医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面积的切口来寻找并处理病变部位,这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也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安全性高是介入治疗的第三个优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现代的介入治疗设备更加精细,医生的操作技术也日益成熟。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风险被降至最低。患者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对于提高患者的信心和治疗的成功率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广泛,这也是它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还是对于慢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都能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介入治疗的风险

血管损伤是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一种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通过血管将导管和其他治疗设备引入患者的体内,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医生会采取多种措施,如使用更精细的导管和设备,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极高的精确度和谨慎。

出血风险是介入治疗中的另一个潜在问题。由于介入治疗需要在血管内进行穿刺,这就存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的可能性。出血可能发生在穿刺点,也可能在血管内部,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生的操作技术不断提高,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出血风险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在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血栓形成是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血管内的血流可能会暂时受到影响,这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引发栓塞,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液过度凝固。此外,治疗后,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适当的抗凝治疗,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如何在利与弊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现代医学治疗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一种境地:任何治疗手段都有其利与弊,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治疗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以脑梗死的介入治疗为例,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我们在利与弊之间找到平衡点。

1.早期治疗: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治疗对恢复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当大脑的血液供应受到阻碍,脑细胞开始死亡,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形象地比喻,就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早一秒到达终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就多一份保障。

2.选择专业医生: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生进行介入治疗,就像选择一位技艺高超的舵手驾驶船只,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加熟练地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降低治疗风险。此外,这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就像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一套治疗计划,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做好术前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病史等。这些步骤的重要性不亚于一场战役前的侦察工作,通过这些步骤,医生可以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治疗才能有的放矢。这也有助于降低治疗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4.注意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术后应遵循医生建议,做好护理工作;保持穿刺侧肢体平伸,不可弯曲、下垂,避免用力过度,术后一月内不可提重物及从事重体力劳动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