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表现与识别
2024-04-12 10:19:34
作者:刘倩
作者单位:雄县医院

在我国,肿瘤死因中胃癌位于第三位,结直肠癌第四位,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上,30岁以前发病率较低,30岁以后开始快速上升。我们可以看到,胃癌和肠道癌均居前五位。胃肠道癌发病形式虽然严峻,但如果其预后和诊治时机得当,治疗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在癌症进展期,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以及其他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也仅在40%左右。而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关于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形势不容乐观,那么早期胃肠道肿瘤有哪些表现?如何识别则格外重要。

胃肠道肿瘤有哪些?

通常讲的胃肠道主要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其中以胃和结肠两个部位的肿瘤最为常见,十二指肠和小肠肿瘤相对少见。胃肠道的良性肿瘤主要是平滑肌瘤、脂肪瘤和腺瘤,血管瘤比较少见,其他的一些例如神经纤维瘤、纤维肌瘤等更为少见。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就是我们老百姓比较熟悉的占据了中国人恶性肿瘤前五位的胃癌和肠癌,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还有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等。还有比较常见的一类肿瘤是间质瘤,是间叶源性肿瘤,潜在恶性,多发生于胃和小肠,随着对间质瘤认识的深入,这类潜在恶性的肿瘤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表现

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表现很容易被大家忽视,胃肠道从人体解剖上讲范围非常大,人的消化道光小肠就有5~6米长,并且主要是空腔脏器,有一定的扩张容受性,因此病变发生在不同部位,尤其是早期没有影响胃肠道的蠕动、通畅性时很难被察觉,多数患者早期可能只是有些非特异的症状。病变发生在上消化道即胃、十二指肠时,通常的症状为胃口变差,反复的嗳气、进食后的饱胀感以及不太严重的中上腹痛。这些症状没有明确的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很多人当成消化不良或是一般的胃炎治疗。病变发生在下消化道即小肠和结肠时,多数患者会有下腹胀痛、大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比如便秘、腹泻、大便带血等。这些表现在中老年人群中也容易被认为是吃坏了东西、功能性便秘。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并伴有呕吐、消瘦、反复黑便或大便出血。因此在出现早期非特异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明确。

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胃肠道的肿瘤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都是比较好的。怀疑胃肠道肿瘤需要进行的检查主要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通常需要两者结合进行诊断,有利于后续的治疗。无创性的主要是胃肠肿瘤指标的血液检测,同时粪便常规和隐血的检测也是发现胃肠道肿瘤简单有效的筛查方式。消化道钡餐检查可以通过服用不透X线的钡剂发现病变的部位和大概形态,缺点是发现病灶后不能同时进行活检。腹部CT尤其是增强CT则用于判断病变在胃肠道腔外的侵犯情况、范围、有无远处脏器的转移。有创性的检查主要是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以非常精细直观地发现病变的胃肠道腔内部位和形态,进行活检从而得到最终的病理诊断,成为诊断胃肠道肿瘤尤其是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方式。

哪些是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

胃肠道肿瘤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1.有肿瘤家族史;2.年龄大于35岁以上有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3.常食用霉变、腌制、熏烤、油炸类食品;4.进食过烫过快者;5.进食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者;6萎缩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7.胃溃疡,胃肠道息肉。上述人群需要定期检查随访,如果出现报警症状即胃口差、消瘦、乏力、大便发黑或血便、反复腹痛,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狙击胃肠道肿瘤,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早癌的发现率并规范治疗。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筛查工作,增强人们对癌症的警觉意识,确保在癌症早期就能发现它。同时,治疗过程也需要规范化,确保患者能得到最有效、最适合的治疗。通过这些措施,能更有效地对抗胃肠道肿瘤,维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