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通降。脾胃功能的强弱,关系到人体气血的生化和脏腑阴阳的平衡,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少纳呆、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症状。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吧!
一、中医调理脾胃的优势有哪些?
中医调理脾胃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辨别病情,并通过辨证施治来对症调理脾胃。脾胃是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本,只有我们的身体健康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中医治疗疾病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所以说,很多疾病只要通过中药汤剂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并且疗效稳定持久。中医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特别注重“治未病”。因为在人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亚健康状态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去找中医进行调理,这样就可以避免更大疾病的产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脾胃来改善自身身体不适症状。比如:有些人经常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情况,而这些情况大多都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通过中药调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些症状,促进身体健康。
二、中医调理脾胃,那些需要重视?
(一)饮食调养
脾胃虚弱者,宜选用有补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大枣等。也可以吃些山药粥,用山药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共煮成粥,以粥成而温服,有健脾益气之功。此外,还可食用粳米、小米、黄小米等。用粳米、小米各50克,煮成稀粥。以上两种食法适用于脾虚食少,体弱乏力者。除以上食法外,还可选用扁豆、薏苡仁等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
(二)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脾胃关系密切,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佳、腹部胀痛、大便不畅等症状。因此,调理脾胃也要注重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淡泊名利。
(三)运动调养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虚弱者应“虚者补之”,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现代医学认为,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体质,促进消化吸收。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学习会使身体疲劳,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的选择。
(四)中药调养
中药调理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它是通过药物调理身体,从而改善身体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脾胃虚弱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中药调理脾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医调养脾胃的最常用方法。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可以达到以下几种作用:
1.增强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调节机体免疫力;
3.健脾和胃、调中开胃;
4.健脾益气、消食化滞、化痰祛湿。
三、生活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1.忌过饥过饱,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食物。
2.忌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以保持精神舒畅。
3.忌饮食不节,饮食宜清淡、温软、易消化、有营养,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情志不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悲伤。
5.忌久坐不动,避免过度劳累。
6.忌贪杯酗酒,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7.忌滥用药物,避免损伤脾胃。
8.忌久卧久坐或久站、久蹲。长期卧床易引起气血不畅,导致气血瘀滞,久病入络则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
9.忌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及烟酒等。过食生冷刺激性食物易伤及脾胃阳气,过食烟酒可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虚寒。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调理脾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