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力衰竭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2024-03-27 10:37:34
作者:黄乐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端,当下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大概有1200万人,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有关心力衰竭的小知识。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指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心脏收缩力或舒张力大大减弱,心脏泵血功能减退,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的需求,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这种状态就被称之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并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病因 导致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两种,其中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等是心力衰竭常见病因。严重心律失常、感染、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活动以及情绪激动等因素都是心力衰竭的诱因。 怎样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 3.1左心衰

左心衰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存在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会加重,严重的情况下在夜间甚至无法平躺睡觉,需要坐起来才能够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当病情进展到肺水肿阶段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粉红泡沫痰的情况,同时会伴有比较明显的疲惫、乏力、少尿等情况。

3.2右心衰

右心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水肿,能够行走的患者水肿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足踝部、胫骨前、双下肢水肿等,在行走后水肿会更加明显,在休息后会减轻或者消失,经常卧床的人会出现骶尾部水肿。右心衰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呼吸困难等情况,尤其在活动后会更加严重。

3.3全心衰

全心衰患者上述症状都可能会出现,如果患者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四肢发冷发紫、意识障碍、血压降低等情况,则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一定要立即就医。 心力衰竭的预防措施 4.1健康的饮食习惯

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应当以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为基础,轻度心衰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应当控制在5—7克,中重度心衰患者食盐的摄入量应当控制在5克以内。在饮食中要少吃油炸、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暴饮暴食或者过度饥饿。心衰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控制自身的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衰的症状。吸烟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戒烟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脏健康,所以吸烟饮酒的患者需要戒烟限酒,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4.2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消耗掉身体多余的热量,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在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心肺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散步、太极、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心衰患者难以承受高强度运动,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不要参与一些剧烈或竞技类运动,避免心脏超负荷运转,出现心血管事件。

4.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中,不要过于情绪激动,要让自身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可以采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

4.4控制基础疾病

基础疾病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损害心脏的健康,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话,不要因为症状不明显就疏于管理。患者一定要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并且要避免各种容易导致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比如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等。心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进行治疗,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加量减量或停药。 结束语 心力衰竭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和管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避免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当患者自身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维护自身生命安全。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