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失眠怎么办?告诉你几个改善睡眠障碍的方法
2024-03-27 13:19:47
作者:毛卓锋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睡不着(失眠),睡不够(嗜睡),打呼噜(睡眠呼吸障碍),睡不踏实(睡眠运动障碍,睡眠维持障碍),睡眠行为异常(异态睡眠)都属于睡眠医学要解决的问题。失眠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和健康紧密相关。压力和慢节奏生活导致更多人失眠。本文将探讨能够帮助困扰睡眠问题的人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

失眠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频繁觉醒,清晨早醒。其对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失眠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进而削弱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缺乏充足的睡眠会使人感到疲惫,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这无疑对工作学习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而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对日常生活的质量影响甚大。失眠也可能触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而长期失眠还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人们对待失眠,不能忽视其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双重影响。正确理解并对待失眠问题,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改良睡眠环境,适度运动,内心放松,这些都是改善失眠、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

1、适度运动有助于睡眠

提高睡眠质量的一个有效方式是有氧运动。医学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有氧健身活动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更快进入深度睡眠,并且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推荐,一周需要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或者骑脚踏车。

当然,有氧运动不能在睡觉前立即进行,因为运动可以令人精神振奋,可能会阻止人们进入梦乡。建议将运动安排在午后或者傍晚,这样做可以在晚上睡觉前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降温”,进入到一个适于休息和回复的状态,而这正是有效睡眠的必备条件。而且,有氧运动还有降低焦虑、提高心肺功能和改善心情等许多附加益处,对体内的各类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有氧运动是改善睡眠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可能会让人们即便想锻炼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不过,即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尝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运动,比如在午餐时间散步,或者站立式办公等。只要是让身体保持活跃,不论形式和时长,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适度的从事家务劳动,避免“精神内耗”

适量的家务劳动可以促进身体的锻炼、消耗体力、释放压力,从而帮助身心放松,促进入眠。进行适度的家务劳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释放肌肉紧张,促进身体的疲惫感,为睡眠做好准备。此外,参与家务劳动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益于心理健康。一个疲惫但满意的身体和放松的心境更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家务劳动的量要适度,过度的家务劳动可能会导致过度疲劳和身心超负荷,反而影响睡眠。因此,建议适度参与家务劳动,有助于促进睡眠和健康。

3、睡前避免过多接触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屏幕通常会发出光量,有观点认为这种光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褪黑激素是一个在黑暗中产生并对睡眠起着重要作用的激素。若我们在睡前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特别是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大脑会感知到光线的刺激,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进而干扰我们的正常入睡过程。此外,过度接触电子产品也可能增加大脑的兴奋度,使得我们难以放松和入睡。

4、改善睡眠环境,让你的卧室成为睡眠的乐园

优化卧室环境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保持卧室暗淡和温度适宜,避免噪音干扰,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能够帮助更快入睡并提供更彻底的放松。这些措施能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5、避免过多的躺在床上准备睡眠

当我们在床上过多时间准备入睡时,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大脑出现混淆信号,认为床是一个用来清醒和思考的地方,而不是用来休息和入睡的地方。这可能会破坏我们对床的睡眠条件的印象,造成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下降。此外,过多翻来覆去、焦虑和担心也会增加失眠的风险。建议建立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不要在床上过多的躺着等待入睡。应该在睡前适当放松身心,培养稳定的睡眠节律,避免在床上进行紧张的活动或者长时间的思考。早上清醒后也避免过多的“赖床”。以减少床与清醒的联系,从而提高入睡效率和睡眠质量。

6.治疗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

身体疾病如疼痛、呼吸困难、消化问题、前列腺问题等都会直接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问题。因此,及时治疗这些躯体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良好的睡眠。建议有影响睡眠的躯体疾病的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通过有效控制疾病症状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治疗躯体疾病不仅可促进良好睡眠,还有助于防止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结束语 以上是对于失眠患者的一些建议,如果这些办法并不足以改善您的失眠症状,建议就医以寻求相关的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