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敏是怎么回事?
过敏在生活中很常见,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的过度反应,包括花粉、动物皮屑以及食物等。例如人体对花粉过敏,那么人体就会将花粉作为入侵者,并通过启动免疫反应的方式对抗花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严重时甚至会有呼吸困难、休克等。过敏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遗传是主要原因,如果父母中的任意一方有过敏史,那么孩子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环境对过敏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即生活在过度清洁的环境中可能会限制儿童接触到的微生物种类,这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发展,并导致过敏风险增加,即“卫生假说”。
2.过敏要进行过敏原检测吗?
过敏有必要进行过敏原检测吗?这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过敏原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治的第一步,所以面对过敏还是要进行过敏原检测的。通过过敏原检测,医师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建议,如对花粉过敏,医师即可提供相应的花粉季节疾病预防措施。再者通过过敏原检测,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接触这食物。而对于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医生还会结合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那么要怎样进行过敏原检测?目前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液检测,另一种是皮肤点刺测试。血液检测就是采集血液,并测定血液中特定的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IgE是人体对抗过敏原时产生的抗体,其水平高就意味着对一种或多种过敏原过敏。皮肤点刺测试则是更为直接的方法,即在皮肤上轻微划痕,并滴不同的过敏原液体,在观察15-20分钟后,如果有红肿出现就意味着对这种过敏原敏感。面对过敏的情况推荐可以前往妇幼保健院进行检查,妇幼保健院作为一种专门服务妇女、儿童的医疗机构,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过敏症状、过敏原检测有丰富的经验,所以在选择过敏原检测,尤其是儿童过敏原检测时可优先考虑妇幼保健院。
3.关于过敏原检测的误区和事实
许多人在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常常会陷入误区,这些误区会影响到我们对检测结果的理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过敏原检测的常见误区。
误区1:检测结果是绝对的
事实:过敏原检测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个体对某一物质的反应,可能会受时间、接触量等因素影响,检测结果阳性的人可能生活中未出现过敏反应,反之,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生过敏反应。
误区2:检测一次就够了
事实:过敏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变化,儿童可能会因为年龄增长克服一些过敏,成年人可能会因年龄增加出现新的过敏。所以如果过敏症状持续或变化,那么就应该考虑重新进行检测,以更新过敏原。
误区3:检测结果要是阳性,就要终身避免接触。
事实:人体的免疫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例如对某些过敏原的敏感性可能会降低,甚至是消失,所以如果是轻微的过敏反应,并不需要完全避免接触过敏原,而应通过适当的管理、治疗,控制好过敏,降低过敏对生活的影响。
误区4:过敏原检测在家自己测即可
事实: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自我检测的套件,然而这些自测套件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能不如专业设备。实际上,过敏原的检测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并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解读,所以在怀疑有过敏的情况下,还是应咨询医生或过敏专家,或是前往医院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小结
总而言之,过敏原检测十分重要,面对可能的过敏性疾病我们要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并遵医嘱进行过敏原监测,以实现过敏性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