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买药时,除了会关注药品的名称和规格,还会特别留意药品的剂型。对于多数人而言,最常见的药品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丸剂、蜜丸、糖浆剂均属于中成药,而口服液、合剂、糖浆剂等属于中药制剂。在药店里这些种类繁多的药品剂型有什么区别吗?不同的剂型有何特点和优缺点呢?在选择药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药物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但是药物也有副作用,使用不当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在临床中,药物的剂型选择直接关系到疗效,也关系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不同剂型在生产工艺、储存运输条件、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不同要求,往往也有不同的适应症。不同剂型具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本文就药品剂型有什么区别和使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广大患者选择药品提供一定借鉴。
普通片剂
普通片剂主要由崩解剂、粘合剂层和包衣等组成,崩解剂和粘合剂的作用使片剂更容易崩解,但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粘合剂层则可以让片剂更稳定,但同时也会增加片剂重量;包衣层则可以改善片剂外观和口感,但是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稳定性。
控释片和缓释片主要通过药物释放机制不同来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从而达到较长时间内控制药物血药浓度的目的。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情不稳定,或者需长期给药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其中抗肿瘤类药物如卡铂、长春新碱等常用控释片;抗菌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克肟等常用缓释片;抗生素如红霉素、阿莫西林等常用缓释片。
颗粒剂
颗粒剂的定义:颗粒剂是将药材粉碎后,混合均匀,制粒或干燥制成的颗粒状制剂。颗粒剂是中医临床常用剂型,具有工艺简单、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颗粒剂的分类: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泡腾颗粒剂、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控释颗粒剂。
颗粒剂的特点:
1.溶解速度快:传统中药饮片经炮制后需要经过粉碎、过筛等过程,容易造成药材的组织结构破坏,导致有效成分不易被人体吸收。而颗粒剂通过微粉化技术将药物粉碎成适宜颗粒后直接分散在水中溶解,速度快,药效稳定。
2.用量小:传统中药饮片粉碎后体积大、重量重、溶解难,增加了患者用药的经济负担。而颗粒剂一般只需1/2药量就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剂量小,服用方便。
硬胶囊剂
硬胶囊剂是将药物制成直径小于1mm的细粉,或将药物粉末与适宜的黏合剂、适宜的表面活性剂等混合,制成软胶囊后,再将其浸入适宜的黏合剂中,经过干燥、压片、制粒、包衣等工艺制成的固体制剂。
硬胶囊剂有多种类型,根据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可分为缓释胶囊、控释胶囊、长效胶囊等。缓释胶囊在胃肠道中缓慢释放,药效持久,可以使药物起到缓释作用;控释胶囊可以使药物达到恒定血药浓度,维持血药浓度不变,从而发挥持续稳定的药效;定位胶囊可以使药物准确定位于特定部位,有利于药物在组织内缓慢释放;长效胶囊可以使药物维持一定时间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高疗效。
口服液
口服液是指药物溶液,具有口服方便、吸收迅速、无污染、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但其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氧化、分解和沉淀等变化,影响药物疗效和使用安全性。因此口服液常需进行二次稀释后使用,如维生素C溶液。
在选择口服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剂型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性质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
2.口服液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有机酸,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其稳定性。因此,选择口服液时应尽量选择不含有机酸的药物制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维生素B1口服溶液等。
3.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因口服溶液剂价格相对较贵,且需要二次稀释才能服用,因此应尽量选择价格便宜的药物制剂。
滴丸
滴丸是一种新型的制剂,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广泛。滴丸具有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新的剂型。滴丸在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也比传统的丸剂更具优势。由于滴丸不含辅料,没有胃肠道的刺激,适用于肠胃吸收不好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滴丸属于缓释片的一种,但它的释药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因此不能作为速效药使用。
大蜜丸与水蜜丸
1.“大蜜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它是将药材打成粉末,加入蜂蜜,形成一种颗粒状的药物,直径在0.5g以上的被称为“大蜜丸”,常用的有“安宫牛黄丸”“人参养荣丸”“逍遥丸”等。大蜜丸的优点是容易保存,防腐效果也很好,由于蜂蜜本身就有保鲜的作用,再加上精制后的水分含量较低,不需要加入其他的防腐剂,因此大蜜丸的保质期相对较长。
2.水蜜丸是将蜂蜜和药材混合在一起,然后加入水,这样既节省了蜂蜜的成本,又容易保存,一般都是小号的。水蜜丸的功效和大蜜丸差不多,不过水蜜丸的制作速度更快,而且丸粒更小,更圆润,更容易吞服。不过效果不如大蜜丸那么细腻,而且因为水蜜丸中的蜂蜜含量不高,所以适合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服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物剂型也在不断更新,不同剂型给药途径不同、给药时间不同、作用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时要结合药物本身特点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希望大家都能在用药时能合理选择药品剂型,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