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各科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尤以骨科围术期最为常见。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VTE初期症状的识别、预防及健康管理对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VTE
VTE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静脉的血栓形成需具备三要素: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上述一个或多个因素,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均具有以上三方面危险因素,是VTE发生的极高危人群。如果患者合并高龄(≥65岁)、术前长期卧床、孕产妇或相关家族史等则更应提高警惕。
VTE的症状表现
骨科术后患者出现突然的下肢疼痛肿胀、肢端局部压痛、皮温升高、下肢皮肤颜色发红等则怀疑为DVT的初始症状。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有30%~60%可能发展为肺动脉栓塞,表现为呼吸困难、胸膜胸痛、继发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咳嗽则有可能为DVT继发的PTE。应立即治疗。
如何预防VTE
1.基础预防和机械性预防:骨科术后,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后的积极活动,尽早下床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预防VTE的有效手段。如果暂时不能下床活动可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采用抬高下肢,勤翻身,反复运动踝关节等措施加速下肢血压流动或通过气囊压迫泵或足底静脉泵进行机械性预防。
2.药物预防:当经确诊或临床评估为VTE高风险者应立即进行药物预防,如肝素、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药物,以降低肺栓塞死亡率、血栓进展及康复后复发率。切记不可自行或盲目服用抗凝及溶栓药物。
出院后如何预防VTE
饮食方面,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戒烟、尽量减少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含量的食物。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减少含糖饮料摄入,成人每天饮水2升左右即可保证人体所需。
运动康复方面,出院后应继续增加运动量,多走动并适时增加跑步、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量。骨科大手术患者亦应适时增加运动量,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腿部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用药及复查方面,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极高危人群或已经发生VTE康复人群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凝等项目并继续进行规律的抗凝治疗,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
对于已经发生VTE康复人群应患者应避免磕碰,刷牙宜使用软毛牙刷;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部或全身的出血倾向如皮肤及黏膜自发性出血,或微小血管遭受创伤后出血不止的现象。若因其他疾病就医时,需要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正在服用的抗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