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下牙槽神经损伤如何康复
2023-08-01 10:40:58
作者:李晓岚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有关数据指出,下牙槽神经损伤是牙科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63%。下牙槽神经损伤后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其一,异常疼痛;其二,下唇感觉缺失;其三,痛觉过敏;其四,麻木等。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主诉主要表现为:又麻又痛。轻触皮肤即刻出现疼痛感,甚至出现烧灼样疼痛感。由于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缺失,所以会出现不自觉的口角流涎情况。

下牙槽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导致患者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手术因素;其二,年龄与牙根发育因素;其三,第三磨牙牙根存在多种形态变异因素;其四,医生操作因素;其五,局部麻醉因素;其六,药物作用因素等。从手术因素来看,最为常见的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手术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下颌第三磨牙也被成为智齿。由于智齿和下颌管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开展智齿拔除术时极易导致下牙槽神经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

也有数据显示,在拔除智齿时,导致下牙槽神经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的因素为:其一,患者的智齿阻生类型;其二,患者的年龄;其三,患者的体重;其四,患者的智齿阻生深度;其五,患者根尖与下颌之间的关系;其六,患者的性别等。从年龄与牙根发育因素来看,在牙根尚未发育完全以及根尖孔尚未闭合时,拔除智齿时一般不会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如果根尖发育完全且智齿出现各种牙根形态变异情况且与下牙槽神经构成复杂关系时,在拔除智齿的过程中会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

因此,建议如果有需要拔除智齿的人群最好在25岁以下拔除智齿。从第三磨牙牙根存在多种形态变异因素来看,如果智齿出现肥大根以及多根等形态时,拔牙操作会导致牙根脱位,继而导致下牙槽神经损伤。从医生操作因素来看,如果牙科医生的经验不足以及未能使用合理的拔牙技术,那么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情况。

例如,传统拔牙技术采取的锤击劈冠方式去除智齿的牙冠或牙根阻力等,此种方式会导致患者异常的痛苦,除此之外,也可能因为锐利器械的意外插入导致患者的下牙槽神经损伤。从局部麻醉因素来看,局部麻醉时一般使用注射针穿刺,继而加大下牙槽神经损伤几率。

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治疗

下牙槽神经损伤后会导致以下情况发生:其一,神经元变性;其二,髓鞘裂解;其三,脱髓鞘病变等。其中脱髓鞘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异常的疼痛感,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后会导致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治疗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可开展纤维外科手术加以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症状。

目前来看,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神经松解术、神经缝合术、神经瘤切除术、神经移植术以及神经套管术等。对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开展不同的手术方式时,均需注意掌握手术的最佳修复时机,有关研究显示,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之后,神经纤维最早开始再生修复。如果手术过程中已经发生下牙槽神经损伤,此时需及时解除损伤英足,再开展手术修复,减少神经瘤形成。在损伤后三周内,神经周围生成微环境,此时为最佳的手术修复时机。

非手术治疗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的常用方式有:其一,药物治疗(例如镇痛药物、抗癫痫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等);其二,心理咨询(如放松疗法、心理教育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三,激光治疗(借助低水平激光治疗仪减少下牙槽神经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