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又叫做缺血性脑卒中,产生的主要原因即血液不能正常供应,使得脑组织出现堵塞、坏死或软化等问题。导致脑梗塞的原因极多,如动脉粥样硬化、长时间抽烟、大量饮酒、经常熬夜、心脏问题等。脑梗塞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十分大,而且其属于急性病,一旦发生就可能导致患者短暂性头晕、头痛、呕吐、昏迷、吞咽困难、面瘫、失语乃至瘫痪等。患者得了脑梗塞之后,应当及时接受治疗以及优质护理,并要注意日常保养与康复锻炼,进而逐步改善身体健康状态。
及时治疗
患者得脑梗塞后,应当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如果发生了急性脑梗塞,应及时将其送医治疗,通过医院脑梗塞单元进行专门治疗。医生需对脑梗塞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选择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作用在于让血管恢复畅通,不过其具有一定的时间窗,同时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治疗风险较大易引发脑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故而在脑梗塞患者发病后3~6小时、患者已经成年且年龄不超过75岁能抵抗溶栓治疗带来的机体损伤问题、无溶栓禁忌症、家属或患者签了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医生才可使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如果患者血栓较大并堵塞于颅内大血管,那么使用溶栓药物可能难以取得良好成效,此时则可通过评估和筛选,判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下肢股动脉穿刺再利用取栓装置将血栓整体取出。如果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塞的情况,更是要通过去骨瓣减压手术方式切开颅骨并清除一部分颅骨,从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并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不过去骨瓣减压术会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一定损伤,风险较大,而且术后需做好脑血肿清除器引流、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等术后治疗工作。另外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也十分有必要,合理使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等药物,能防止血栓形成以及减少脑梗塞复发风险。
科学进行护理
患者发生脑梗塞后并接受手术后,应对其进行科学护理。患者出现脑梗塞病症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针对做完手术的患者,应强化对其的康复护理,引导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改善病情。让做完手术的患者卧床休息,确保患者头部平整,必要时还应加强供氧吸氧,以免患者出现吸氧不足而影响身体健康乃至造成各种并发症的现象。加强功能障碍恢复管理,加快康复。针对存在认知障碍的脑梗患者,可加强记忆训练、定向训练和计算训练,引导患者记忆一些简单的信息,让患者对方向进行辨识,逐渐增加难度地让患者进行计算训练,从而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清晰、理智的认知。指导患者进行基本的语言锻炼,让患者通过朗读报纸、复述他人讲述的内容等方式逐步恢复认知功能。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尤其要关注患者能否自口进食、进食与饮水是否呛咳、进食的量与速度是否正常。在患者进食时维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不要在进食吞咽时说话,从而防止患者出现呛咳、误吸等问题。合理调整患者饮食,让其维持低盐、低脂、高蛋白质的饮食习惯。加强康复锻炼,病情稳定后便可引导患者通过座位耐力持久、起立、站力平衡、步行、慢跑等方式逐步康复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