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长河中,孕期无疑是一段极为特殊的旅程。它不仅仅关乎女性个体的生理健康,更承载着整个家庭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在这个充满奇迹与期待的时期,每一位准妈妈都如同守护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便是保障这颗明珠熠熠生辉的关键所在。它们不仅是现代医学对母婴健康的守护,更是对未来生命的尊重与负责。让我们共同走进孕期的世界,探索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的奥秘吧。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什么?
产前筛查是利用特定的技术筛查胎儿是否具有某些疾病,比如临床常用的抽取孕妇血液进行的血清学筛查和无创DNA筛查,通常筛查结果显示为低风险、临界风险以及高风险,高风险并不能表示胎儿一定存在某些疾病,需要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明确诊断。
产前诊断是对胚胎的发育情况、是否患病等方面的检测诊断,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情选择。如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通过对胚胎或胎儿的直接检测,或间接的通过对母体的检查,预测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对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作出诊断。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常用的方法
当今的产前诊断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检测出许多常见的遗传病和胎儿异常。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孕妇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一种产前诊断方法。超声检查能够检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包括身体大小、器官结构和血流情况等,还能检测出某些严重的胎儿畸形和妊娠并发症。它是一种无创、安全、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但并不能检测出所有的遗传病和胎儿畸形。需要提醒孕妈们注意的是胎儿系统超声和胎儿心脏超声是一种产前诊断方法,大家需要了解建卡产检的医院是否具备诊断性超声的资质,而不要盲目迷信所谓的三维、四维超声。
2.无创DNA筛查:无创DNA筛查是通过母血中的胎儿DNA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只需要母亲的血液样本即可,不需要通过穿刺等方式取得胎儿样本,因此风险较低。通过抽取孕妇外周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当然目前认为无创DNA筛查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筛查方法,可以取代传统的唐氏血清血筛查。
3.羊水穿刺:一般在妊娠16~24周进行,它能够检测染色体异常、单基因遗传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等。就是在超声定位或引导下,用介入穿刺针穿过腹壁、子宫肌层及羊膜进入羊膜腔,抽取羊水的技术,通过抽取约10~20ml羊水,得到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利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染色体高通量测序、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来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染色体疾病或者先天性疾病的方法。很多孕妈妈都很担心羊水穿刺的风险,其实羊水穿刺的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介入性产前诊断中其安全性最高。而且现在的观点更倾向于认为羊水穿刺手术并不增加流产风险,而是与先兆流产或者胎儿本身存在异常有关。
4.绒毛活检:一般在妊娠7~12周进行。绒毛活检是通过子宫颈口或腹腔穿刺,在孕早期采集胎盘绒毛进行检测。绒毛活检可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等。但由于绒毛组织镶嵌型的存在,可以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5.脐带穿刺:一般在妊娠18周后进行。指在B超监视下,用一细针经腹壁进入胎儿脐带并抽取胎儿血样。与羊膜穿刺相比,脐带穿刺难度更大,并发症风险更高。但它可用于妊娠中晚期胎儿遗传物质检测,且除染色体分析及其他分子诊断技术外,还可诊断胎儿血液系统疾病。
结束语
总之,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孕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都是临床重要的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保证孕妈们能够孕育健康的宝宝。孕妇及其家庭应充分了解并重视这些知识,与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共同守护母婴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