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糖尿病肾病——控糖有方,有肾护航
2024-04-16 08:51:54
作者:韦传娃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糖尿病(DM)是全球关注的重大慢性病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患病率逐年攀升,已经超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

什么是高血糖

正常人群空腹血糖:3.9~6.1mmol/l;糖尿病人群:随机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糖尿病症状:高血糖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糖尿病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代谢性脑病、昏迷、乳酸酸中毒等,危重时需要抢救治疗。

2.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肾病:水肿、尿毒症、心力衰竭等表现,必要时需要长期透析及肾移植治疗。(2)糖尿病脑病:因脑梗塞引起偏瘫、失语,需要长期抗凝治疗。(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失明、视物模糊、眼底出血,需要手术治疗。(4)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疼痛麻木,必要时需要截肢。

糖尿病与肾脏的关系及危害

大量蛋白尿:泡沫尿;水肿;血压高;肾功能损害。

早发现,早治疗

DKD(糖尿病肾病)的现状是患病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开支巨大,因此提高DKD的防治。平迫在眉睫。严格的血糖控制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DKD的关键措施,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对减少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至关重要。

问卷(符合任何一条均需注意肾脏问题)

1.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四高)。

2.是否有颜面部、四肢、躯体水肿,颜面部包括:双眼睑(图)、面部;四肢以双下肢为主。

3.是否有泡沫尿、肉眼血尿(图:酱油色、洗肉水样)。

4.血压难控制、腰部酸胀痛、贫血、皮肤瘙痒。

5.排尿异常:少尿、无尿、夜尿增多。

6.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物模糊)。

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在糖尿病(DM)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DKD(糖尿病肾病)作为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防治亦离不开科学的生活管理,包括运动管理以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管理等。

糖尿病肾病的营养管理

控制体重指数(BMI)在18.5~24.9kg/m2,戒烟。推荐各期DKD患者钠摄入量为1.5~2.0g/d(相当于氯化钠3.75~5.00g/d),透析患者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2.3g/d(相当于氯化钠5.00~5.75g/d)。推荐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叶酸,其中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60mg/d。建议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钠摄入量应<2g/天,折合成氯化钠,应<5g/天。改善饮食习惯,强调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建议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纤维、豆类、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和坚果的摄入比例,减少加工肉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甜味饮料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的运动管理

运动对于DKD患者尤为重要,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灵活性训练。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常见的抗阻运动项目则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抬举哑铃等。灵活性训练(如太极拳、广场舞)在运动训练的准备阶段和结束阶段进行,多与有氧运动训练相结合。每次运动的目标时间为30~60min,可根据CKD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调整。

糖尿病肾病的运动注意事项

如有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训练:1.严重血压异常:血压过高(如血压>180/110mmHg)或过低(<90/60mmHg)。2.心肺疾病: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瓣膜狭窄、严重的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以及未控制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55mmHg)等。3.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如小腿异常水肿、发红和疼痛。4.其他:急性全身炎症性疾病、严重水肿以及骨关节病等不能配合运动的情况。

DKD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诊治:严重的胸闷、气短、交谈困难;头痛、头晕、黑矇、周身无力;严重心律失常;胸、臂、颈或下颌等部位烧灼痛、酸痛、缩窄感;运动相关的肌肉痉挛、酸痛、关节疼痛、尿色加深等。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