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心肌梗死病人的日常饮食护理有什么?
2024-04-19 15:45:44
作者:刘倩
作者单位: 盐亭县肿瘤医院

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很多人对此了解不多,但了解并掌握这些护理措施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重大负担。因此,在关注心肌梗死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护理措施。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与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与日常饮食护理吧!

一、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患者在第一周内需严格卧床休息,与外界隔离,以维护情绪的稳定。进入第二周,患者可在床上进行适度的四肢活动,并继续在床上完成所有日常活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第三周至第五周,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开始室内活动,但仍需限制探视,以避免不良刺激。在此期间,对于患者的肢体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确保患者的大便通畅,患者在饮食上应选择半流质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低产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为原则,严格避免过度饮食和便秘的发生。 

2.吸氧

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少心律失常,缩小梗死面积。吸氧速度和流量需根据病情调整。通常使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天,后转为间歇性吸氧。

3.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不可预测性,大多数患者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为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并降低外界环境的干扰,应确保为他们提供一个宁静、整洁、舒适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此外,积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维持乐观的心态,对于其康复至关重要。

4.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散步、骑自行车等,但是一定要根据身体情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身体不能有过度疲劳感。还要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不能熬夜,根据室外的天气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衣服,预防感冒。此外,患者需要用药控制病情的发生,一定要遵从医嘱用药,千万不要私自买药或停药或减少/增加用药剂量。

二、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措施

1.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心肌梗死患者中,身体超重或肥胖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是由于过多的脂肪在心脏周围堆积,对心肌产生压迫,导致心肌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为了有效管理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需要严格限制其饮食的总热量,以控制体重,进而降低心脏负担,促进患者康复。

2.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C对于增强血管弹性、预防出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具有显著作用。鉴于这些优势,心肌梗死患者应当积极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通过食用富含此营养素的蔬菜和水果来实现,如猕猴桃、草莓、新鲜大枣和西红柿等。同时,微量元素中的碘和镁对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和钙盐在血管壁上的沉积,以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具有关键作用。为了摄取足够的碘,心肌梗死患者还应适量摄入海产品,如鱼、虾、海带、海蜇和紫菜等。

3.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其日常膳食中的烹调用油建议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这些植物油不仅不含胆固醇,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同时,患者应避免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这种科学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同时降低不良食物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三、心肌梗死患者不能吃什么?

1.高热量食物

如果频繁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食品,会给心脏带来沉重负担,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采取限制热量摄入的饮食策略。特别是在病程初期,建议以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以减轻心脏负担。随着病情的改善,可以逐渐增加半流质食物,并适量摄入瘦肉、鱼肉、水果、蔬菜等低热量食品,以确保营养均衡,同时避免病情恶化。

2.高脂高胆固醇食物

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要求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避免摄入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蛋黄、鱼籽等富含油脂、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总而言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除了开展基础护理以外,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也要十分重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饮食调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摄入均衡、营养丰富的食物,患者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为身体提供支撑,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效果的显现,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