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生育期妇女重要的生理现象,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的脱落及出血。规律的月经出现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重要标志;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时间,称为月经初潮;一般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但是有些孩子也会在11~16岁;如果超过16岁月经仍然没有来潮的,家长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月经初潮的早晚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他因素如营养、体重也起着重要的原因。近些年来,受饮食、环境影响,月经的初潮年龄有提前趋势。一般21~35天来一次月经,经期一般为2~8天不等,正常的月经量为20~80mL,月经量小于5mL称为月经过少,大于80mL的称为月经过多。临床上月经量少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子宫原因:各种原因的操作,特别是人工流产术,不正规的宫腔操作,比如过度的刮宫等损失子宫内膜的基底层,造成宫腔粘连,或者宫颈的粘连,如果宫颈粘连,宫腔的血液流出不畅,会出现周期性下腹痛,但是没有月经流出;只有分离粘连后,经血才能流出。而宫腔的粘连会使内膜变薄,无月经或月经量减少,同时药物流产,也会造成内膜损失,导致月经量减少,所以平时要注意避孕,减少非意愿妊娠,减少宫腔操作。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造成的月经量少,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的结核,可以严重损伤子宫内膜,在宫腔局部形成钙化,严重者可以造成输卵管盆腔的粘连,不仅影响月经,造成月经量少,也会造成不孕症。
卵巢功能减退:年龄增大、药物或者手术原因,导致卵巢功能减低甚至衰竭,卵巢功能下降导致雌激素下降,子宫内膜变薄,导致月经量减少。
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都会造成经量的让减少,甚至闭经。
总之,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经量减少的患者,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即可,其中内膜结核和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生育很难实现。
对于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如果没有宫腔或者宫颈的粘连,同时也没有内分泌疾病等身体问题,经量减少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如果卵巢功能正常,这种情况并不需要接受特殊的治疗。不过,如果月经量突然减少或者停止,可能是身体内部发生了其他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得到帮助。
有些患者认为经血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认为月经量减少会导致毒素停滞在身体内部,引起面部色斑和面色不佳等问题。然而,这些观念并没有科学支持。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与身体排毒没有实质性的关联。月经量的多少因个体差异而异,没有明确的标准。患子宫内膜结核的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只要卵巢功能正常,根本不用治疗闭经问题。对于卵巢功能衰退或者衰竭的患者,任何试图纠正卵巢功能的治疗均是无益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卵巢功能衰退或者衰竭的,往往是不可逆转,所以明明知道卵巢功能正在走向衰退,可我们却无力阻止,也只能任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