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的形成与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
1.遗传的因素。父母有近视,尤其是有高度近视眼的,子女患近视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出现近视的时间比较早,比如在儿童时期或幼儿时期就出现近视,并且近视度数发展得很快。
2.生长发育的因素。少年、儿童身体在发育,眼球前后径的长度(眼轴)也会增长,理论上讲,眼球每增长1毫米,眼球的屈光变化就会向近视方向进展300度。所以在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我们会观察到这两种情况,一是远视储备比较少的儿童,一下子从正常就变成了100~200度的近视,二是本身已经近视的儿童,半年时间近视就增长50~100度。
3.用眼环境的因素。长时间在昏暗的地方用眼,光线、照明不足,走路或坐车的时候看书、看手机等。
4.用眼习惯的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睛缺乏足够的休息,写字看书的姿势不对,躺着看书,高强度使用电子产品比如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等。
5.家长对近视的错误观念和偏见。在发现孩子近视后,一些家长并不愿意给孩子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并认为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误区一),等孩子近视度数长到300~400度之后,孩子使劲眯眼也看不清的时候才“迫不得已”给孩子配上眼镜,而且还叫小孩“平时不要戴,上课的时候才戴”(误区二)。另外,一些家长相信青少年近视能治疗好,相信街上一些理疗、按摩、针灸等近视治疗机构(误区三),还误认为视力矫正=治疗近视(误区四),或认为配镜不需要配足度数(误区五)等等。针对这些认知误区一、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近视度数增长更快,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比如使劲眯眼看东西,视疲劳,引发双眼视功能的协调,进而发展斜视等;二、一些按摩理疗并不能降低小孩的近视度数,可能起到一定缓解疲劳的作用,近视是不可逆的,近视度数只会加深,不会变浅,就好比在单行线上开车,只能前开,不能倒着开;三、视力矫正是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戴镜,或屈光手术等)使眼球看东西对焦,看东西得变清楚,并不是治疗近视;四、配镜矫正视力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比如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等,配戴多少度需要准确的验光(有必要的话需要散瞳验光),再根据视功能,眼位等检查结果和小孩试戴的具体情况,最终给出一个合理的配镜度数。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几个建议
1.首先,青少年需要强化健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坐姿。
2.合理用眼,注意劳逸结合,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休息远眺10分钟,优化用眼环境。
3.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有研究表明,多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运动,近视的发生率也会降低。
4.保证睡眠和营养,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少吃甜食。
5.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异常要及时到正规机构检查。
6.近视之后需要选择合理的矫正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的近视镜片,都有一定控制近视增长速度的作用。
7.关于最新的近视控制药物,低浓度的阿托品眼药水,国内暂时没有上市,有权威机构做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也有一定延缓近视增长速度的作用,但需要知道的是,这个药并不是治疗近视,它的副作用和用法还不是很确切。
8.这两年出现一种低强度单波长红光治疗仪,每天照射一定剂量的红光,也有明显的控制儿童眼轴增长的作用。
近视防控,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几方面一起努力,鸡尾酒疗法,也需要个人、家庭、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