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也就是结肠的慢性炎症,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肠道出现炎性水肿、溃烂以及出血等。慢性结肠炎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且具有反复性以及多发性的特点,其中20~30岁的青壮年人群中较容易出现。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确定具体的病因,根据实际的严重程度,及时治疗。那么,慢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怎么治疗,饮食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慢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很复杂,比较常见的病因是非特异性结肠炎,比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另外,小肠吸收不良也可能导致慢性结肠炎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可能跟食物过敏、环境因素、免疫异常、感染、防御功能障碍、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中过敏是导致慢性结肠炎的较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肠道性过敏,比如对海鲜、牛乳等食物过敏的人群,在食用这些食物之后,容易出现过敏情况,从而引发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除了以上原因外,还可能与滥用抗生素有关,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过量服用抗生素,则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
慢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持体液以及电解质平衡。同时,患者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用药。适当补充钾,纠正低血钾的情况。同时要补充蛋白质,改善营养状况,必要时还需要给予肠道外营养支持,如果存在贫血的情况,需要及时服用补血药物或进行输血。感染导致的慢性结肠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致病菌选择适合的药物,比如甲硝唑、氟哌酸胶囊等,也可以采用抗生素灌肠治疗。如果重症慢性结肠炎患者出现了大量出血的情况,且出血没有办法控制时,则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另外,如果患者用药效果不佳,或者慢性结肠炎反复出现,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慢性结肠炎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
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食用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同时注意少吃多餐。油炸、辛辣或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多渣的食物都要尽量避免食用,且注意不要吸烟饮酒,以避免加重病情。患者要少吃高脂肪以及多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牛奶等,避免腹泻。同时注意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也不要吃隔夜或腐烂的食物,以及腌制类食物。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低纤维的食物,比如绿豆、小白菜、小米等,以及富含蛋白质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