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曾称“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关于康复,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对于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很多人存在误区,下面我们就来正确认识一下“康复”。
康复治疗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脑卒中后主要以休息、打针、吃药,忽略了康复治疗。
无论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充分的休息是必要的,而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稳斑药物等,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但是脑卒中后所遗留的各种功能障碍,是必须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平衡协调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步态功能等。
误区二: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动动手抬抬腿。
有些患者的家属可能在医院的时候,见过康复治疗师给其他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为依葫芦画瓢,动动手脚就可以了。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必须有扎实的医学知识来指导的。这不但涉及人体运动学、解剖学、运动治疗学的知识,还包含了复杂的神经生理学内容,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否则有可能造成患者疼痛、肌肉拉伤、异位骨化,加重异常模式,延误最佳康复时机等不良后果。
误区三:康复治疗要到后期才开始。
不少脑卒中患者和家属都错误地以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实际上,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越早越好,现在提倡早期康复,康复越早取得的效果就相对较好。
误区四:做电疗很简单,我也可以买个仪器自己帮患者做。
有些家属看过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做电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后,以为做电疗很简单,就自己买个仪器帮患者做,事实上,做电疗对于具体参数、电流强度,禁忌证都有很大讲究,电极贴的部位必须要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尤其是细小的肌肉,必须找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操作不当还可能加重痉挛,造成关节疼痛畸形,电灼伤等后果,所以非专业人员切记不要私自盲目使用理疗仪器。
误区五:忽略基础训练,急于下地行走。
部分家属认为越早下地行走,以后才能走的越好,在医院我们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或护工搀着患者一扭一拐地走路,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循序渐进,就是说训练的难易程度、强度是逐渐增加的,步行训练之前我们要先训练站立平衡、抬腿、屈膝、迈步等这些基本的功能,如果这些功能没有达到步行训练的要求而强行训练行走,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偏瘫“画圈”步态,造成膝过伸、骨盆不对称、部分肌肉劳损、摔倒等不良后果,养成错误的步态,最后纠正过来也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