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为什么要饮食管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饮食非常重要。糖尿病饮食要平衡膳食结构,注重食物数量和比例的搭配,提供符合人体需要的能量。糖尿病患者过度限制进食量,虽然使血糖降低,但会导致营养供给不足,直至发生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可以优化血糖,血脂、血压、维持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还可预防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
1.控制总热量,食物多样化。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总进食,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理想状态是每天摄人的总能量与身体消耗的能量匹配,并维持动态平衡,有助于稳定血糖和保持体重。平衡膳食结构,保证食物种类多样化。
2.少量主食,适度低碳饮食。管理血糖,首先要减少主食摄人量,增加粗杂粮比例,粗细搭配,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优选全谷物和杂豆类等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GI),如粗粮(玉米、荞麦)、各种干豆(黄豆、赤豆和绿豆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后变成葡萄糖,对餐后血糖有明显影响。低GI的食物引起的餐后血糖波动小,有利于控制血糖。研究表明,对大多数国人来说,主食提供的能量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50%。碳水化合物不仅来源于主食类食物,芋头、山药、土豆、藕等含有很多碳水化合物,水果、奶类和蔬菜也含有少量的碳水化合物。
3.多吃蔬菜、巧吃水果。蔬菜与水果富含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颜色丰富、种类多样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也可以食用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丝瓜、苦瓜、玉米、胡萝卜等,能够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和血脂,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两餐之间饥饿时,可食用黄瓜、西红柿等食物。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分和低GI的水果,根据自身血糖情况,两餐之间适量食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草莓、猕猴桃、李子、柚子、桃子、苹果和橙子等。香蕉、葡萄、榴莲、荔枝、龙眼等高糖分水果尽量避免。
4.适量蛋白,低脂肪。糖尿病患者优先选择鱼类、禽类,蛋、奶等食物,富含优质动物蛋白质,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每天一个水煮蛋或蛋羹,此外,也可以适当食用豆腐、豆浆等富含植物性蛋白质的食品。避免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尽量少吃肥肉喝烟熏、烘烤、腌制的肉类。少吃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5.低糖少盐,清淡饮食。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油盐糖的用量,每天用油量不超过25毫升(一般约2~3汤匙),盐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选择清蒸、水煮、烩、馏、焖等低油烹饪方式,不建议煎炒、油炸等重油方式。尽量饮用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6.定时定量,规律进餐。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餐次,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改变进餐顺序,饭前先喝汤,再吃蔬菜、肉,最后吃主食,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根据每天劳动力适当加餐。通过减少每餐份量,增加用餐次数的方法可减少血糖波动。
7.积极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适量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身体代谢,改善血糖,减少高血糖时间。坚持餐后运动,可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相结合,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拉弹力带等。避免空腹运动,预防运动性低血糖。
总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饮食管理可以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做到预防并发症发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