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苏醒期间常并发恶心、呕吐和干呕。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是一个对患者有重要意义的结局指标;患者常评价PONV比术后疼痛更糟糕。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患者提问:“阑尾切除术不是个小手术吗?为什么我做完吐得那么厉害?是不是你们麻醉药用多了?”“术后那夜我吐了3次,胆汁都吐出来了,忍都忍不住”。有一部分术后呕吐的患者认为:宁愿痛着也不愿吐着,可见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很大。
呕吐的原因
1.麻醉药物的副作用。麻醉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种药物,最常见的就是阿片类镇痛药物,吗啡、舒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化学感受区的μ受体,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2.手术因素。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较长,恶心呕吐发生率越高,尤其是持续3小时以上的手术。其次某些手术操作,会引起术后恶心呕吐,比如手术医生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胃肠系统对机械牵拉、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当胃肠受到牵拉时,便会通过该处的感受器,向呕吐中枢发送迷走传入冲动。这就是在椎管内麻醉下做剖宫产、肠道探查时,牵拉会导致恶心呕吐的重要原理之一。类似地,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比如冷盐水冲洗、吸入寒冷空气时,胃肠道血管痉挛的同时,会以同样的方式引发恶心。与此类似的,来自舌根、咽喉部、胆道、泌尿、生殖器官的刺激同样可传入中枢,也是属于迷走反射,所诱发的呕吐。此外,颅内压升高也可以直接刺激呕吐中枢。所以某些手术类型比如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较高。
3.患者因素。个体因素也可能影响术后呕吐的发生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焦虑水平以及是否有呕吐史等。其中女性、不吸烟、肥胖、有过术后恶心呕吐病史、 有晕动病史、50岁以下的成年患者、术前有焦虑、异常的精神紧张或胃瘫者以及术前禁食禁水未严格遵守,都是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高危因素。
术后恶心呕吐的不良影响
术后恶心呕吐导致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痛苦,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从而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因此,不断有学者研究怎么预防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相应的不良反应。
预防和减少术后呕吐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减少术后呕吐非常重要。硬膜外麻醉、连续局麻药伤口浸润、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减少PONV。对于容易引起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丙泊酚静脉麻醉来减轻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
2.使用预防性药物治疗。在手术前,医生可以考虑给患者预防性地使用一些抗恶心药物, 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如果预防无效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止吐药(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氟哌利多等)。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三联药物,即司琼类药物,加氟哌利多,加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效果特别显著。
3.术前情绪疏导。对于术前焦虑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来减轻他们的焦虑水平,从而降低术后呕吐的风险。对于严重焦虑患者,可以术前使用咪达唑仑进行适度镇静,较少因焦虑导致的恶心呕吐。
4.适当术前禁食。在手术前,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包括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反流。
5.中西医结合防治。联用止吐药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或针灸与单用一种方法相比,能进一步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减少止吐药副作用的发生率
结语
术后恶心呕吐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但通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使用预防性药物治疗、情绪疏导、适当术前禁食、中西医结合防治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