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是一种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且能在人体胃内和口腔内长期存活的致病菌。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0%~60%,也就是说,大概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二、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Ⅰ类致癌因子,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的元凶,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4个数字能体现:
100%:接近百分之百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95%:约有95%的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有关;
70%:约有70%的胃溃疡患者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
63.4%:约有63.4%的胃癌是由于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一定会导致胃癌?
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增加得胃癌几率,但并不意味着感染后一定会得胃癌,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胃癌的比例大概占到1%左右。目前研究认为,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平均需要10年左右。如果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幽门螺杆,阻断了“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定要给予重视,建议及时到医院专科检查,明确是否需要医疗手段干预。
四、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播的?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
口-口途径:幽门螺杆菌藏匿在牙菌斑、唾液里,可通过唾液传播。一起吃饭、接吻、使用不洁餐具、大人食物嚼碎后喂小孩等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
粪-口途径:幽门螺杆菌可随大便排出,饮用了被粪便污染的水源、如厕后手未洗干净便去触摸食物、进食,均有可能被感染。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什么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出现上腹痛、腹胀、早饱、恶心、口臭等症状。
六、怎么快速准确地检测幽门螺杆菌?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分为两大类:
侵入性检查:即做胃镜检查时钳取一小块胃黏膜组织去化验;包括组织学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幽门螺杆菌培养。
非侵入性检查:不需要做胃镜检查,如呼吸试验、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其中,呼气试验因具有准确、快捷、方便、无痛、无创等特点,已被广泛使用,成为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检测方法。
七、哪些人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1.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3.早期胃癌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胃次全切除术者;
4.有胃癌家族史;
5.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6.幽门螺杆菌胃炎;
7.胃增生性息肉;
8.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
9.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10.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1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2.维生素 B12缺乏;
13.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根除治疗抗衡因素)。
八、如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推荐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铋剂+抗生素1+抗生素2+,疗程14天。
推荐大剂量二联方案:含双倍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每日≥3g的阿莫西林。
九、怎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集体用餐时提倡采用分餐制、公筷制,杜绝家长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食具要注意消毒。
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共用牙刷、碗筷等。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同时食物应多样化。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家庭中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以防止家庭成员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