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诊看病并非“先来后到”
2024-04-26 08:56:50
作者:花永丽
作者单位:北海市人民医院

在急诊科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患者对急诊有这样的困惑:“我挂了急诊号,为何要退号安排到门诊看?”“我明明情况就很急,为什么还要等半天?”“这个人来得比我晚,为什么可以插队先看?”......这些问题,其实是对急诊的理解有误区,那么急诊究竟怎么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急诊?

急诊是指紧急救治和抢救。急诊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受意外伤害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去看急诊呢?

“急”是急诊科最主要的特点,但“急”指的是急危重症,而不是指着急看病。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几种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比如我们常说的猝死,也就是呼吸心跳骤停,以及突然之间的剧烈胸痛、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昏迷、重度创伤大出血、各类休克等。

2.慢性疾病突然加重,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突然出现血压升高或大幅波动,突发胸闷、胸痛、心慌、不能言语、全身或半身麻木、呕血、黑便等,甚至出现晕厥,这时候应马上看急诊。

3.如果平时没有基础病,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或头痛等急腹症,各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急产、难产等产科疾病,也应及时看急诊。

4.突发意外伤害,如骨折、烧伤、气道异物梗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什么是急诊预检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就诊的首要环节,是指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评估,根据其急危重症程度进行优先顺序的分级与分流。患者到达急诊后,分诊护士会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掌握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以气道、呼吸、循环、意识为主进行评估,从重症到轻症,将致命放在首位,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急危重患者。

急诊看病,为什么不是按“先来后到”顺序?

目前我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四级,即“急危、急重、急症和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每级均设定相应的响应时限和分级预警标识(颜色)。

1.Ⅰ级为急危患者,是指正在或即将发生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如不及时救治随时可能死亡,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标识颜色为红色。

2.Ⅱ级为急重患者,指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不能进行即刻治疗则有生命危险,需要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立即监护生命体征。标识颜色为橙色。

3.Ⅲ级为急症患者,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能进展至威胁生命。需要安排病人在优先诊疗区候诊,30mim内接诊;若候诊时间大于30min,需再次评估。标识颜色为黄色。

4.Ⅳ级为亚急症或非急症患者。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除非病情变化,否则候诊时间较长(2~4h);若就诊时间大于4h,可再次评估。标识颜色为绿色。

可见,级别越高的患者意味着病情越重,就会被优先处理。所以当遇到急危、急重、随时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时就会出现“插队现象”,毕竟在生命面前没有先来后到。

去急诊就诊,我们需要做什么?

1.带上必要的证件和资料。看病前带上本人的医保卡或就诊卡、身份证,并带上既往病历资料、近期检查报告等,方便医生更全面了解病情。

2.有家人陪同就诊。看急诊时,最好有家人陪伴,不要只留患者一人独自在医院,以免病情临时发生变化,或医生需要家属协助时找不到人。

3.配合医护人员。刚到急诊先到导诊台预检分诊,如实告知病情,急诊分诊护士会对测量生命体征和病情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给予相应的级别和就诊的区域。

4.症状加重,及时提出。在候诊过程中,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果情况变得更糟或出现新的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理解“危重患者后到先看”。急诊看病遵循“病情轻重缓急” 顺序,兼顾按挂号顺序就诊。

6.非急症,考虑门诊就诊。如果只是开药、更换尿管/胃管、伤口换药等非急症,正常时间段到门诊就诊。

急诊资源有限,请大家规范有序的看急诊。您的每一份理解与配合,都是在为生命让道,为生命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