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日益严重,这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抗生素知识小课堂。
什么是抗生素及抗生素的历史
抗生素是一类能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一类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和预防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广泛应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于1928年由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自那时起,人们不断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头孢菌素等,这些药物使得许多曾经致命的感染病变得可以治愈。
抗生素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
抗生素≠消炎药,它不具有直接消炎的效果。炎症并不是某种特定疾病的名称,它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现,比如红、肿、热、痛等。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外伤等。抗生素有消炎作用,但其本质不是针对炎症病灶,而是通过杀菌起到消炎作用。但抗生素对非细菌引起的炎症无效。
哪些药物是抗生素?哪些药物是消炎药?
药名里含有霉素、菌素、环素、头孢、沙星、西林等字样的,通常是抗生素类药物。例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消炎药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什么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非细菌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常见的腹泻等,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慢性咽炎、慢性中耳炎、骨关节炎、非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炎等慢性炎症,以及某些妇科炎症等,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不是所有的发炎都要用抗生素,不是所有的发烧都要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危害?
1.菌群失调,二次感染,免疫力降低。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我们身体内的菌群平衡,使得一些原本无害的细菌变得有害,甚至可能引发新的感染。这就像是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进行了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可能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
2.损害人体器官。抗生素在杀菌的同时还可能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产生损伤。
3.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也就是说,有些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这样一来,当我们真正需要抗生素来治疗疾病时,就可能找不到合适的药物了。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
1.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且症状较为严重或无法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控制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来消灭细菌,缓解病情。
2.在进行某些污染切口类手术时,为了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年龄、症状、体格检查和血液化验等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4.在使用抗生素前,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存在细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遵医嘱用药。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以免滥用或误用。
2.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不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同时,要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和可能的过敏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3.使用抗生素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海鲜类食物及戒酒,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产生不良反应如双硫仑样反应。
总之,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祛病消灾,过分依赖和滥用则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