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女性的“难言之隐”——盆底功能障碍 你知道什么是盆底肌吗?
2024-04-19 10:15:37
作者:周慧
作者单位:资阳市中心医院

你知道什么是盆底肌吗?盆底肌肉与耻骨、尾骨相连接,围绕着尿道、直肠等开口周围,协同作用于膀胱、肠道、性功能等,对于人体有着重要作用;年龄增加、身体退行性变化均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而对于女性而言,在怀孕后,盆底肌肉因胎儿、分娩压迫受损,导致盆底肌肉受到破坏,弹性下降,易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不仅会导致性生活质量下降,还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本文将就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在盆底康复中的治疗进行科普。

一、压力性尿失禁是什么?

压力性尿失禁通常多发生于经产妇、高龄女性当中,在男性中发病率较小,轻、中度患者可以通过药物、行为等方法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大部分压力性尿失禁都是由于盆底肌肉组织松弛而造成的,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情况,如咳嗽、大笑、打喷嚏、跳绳以及跑跳时,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是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心理负担。

二、盆腔器官脱垂是什么?

盆腔器官脱垂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同样常见于女性人群,目前,尚未找到单一发病机制,究其原因,可能与盆底肌功能障碍或分娩导致盆底肌受到损伤等存在一定的关联;轻度患者会出现腰酸背痛,无法长时间站立,否则会感到乏力,重度患者会出现排便、排尿困难,甚至会发展为大小便失禁,子宫脱垂出阴道外,与衣物摩擦,产生炎症和破溃,造成感染。因此,需要格外重视这两种疾病的盆底康复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尽早夺回身体的掌控权。

三、盆底康复中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都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常见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为下蹲、夹臀提肛、躺卧抬臀,除此之外,瑜伽、游泳、跳绳或是卷腹等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锻炼盆底肌功能;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治疗期间需要避开月经期,否则会导致子宫剧烈收缩,增加出血量、经期延长,还有可能增加痛经与感染风险;医生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后续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做提肛缩阴运动,这属于比较简单的训练方法,无论患者躺着、坐着或走路都可以进行此项锻炼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调整运动量,可以每天做4-5次,每次20分钟左右,一次收缩最好超过3秒以上,且时间越长越好,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还可以利用使用伟思盆底康复仪实施电刺激,评估患者当前的盆底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凯格尔运动,首先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减少尿液对康复训练的干预,让患者能够感知盆底肌,选择坐位或站位,深呼吸,随后慢慢放松,专注于盆底肌,每次进行收缩之前,都应该试着放松盆底肌,感觉到盆底肌下降和伸展即为姿势正确,收缩盆底肌肉,维持5秒钟,如若无法坚持到5秒钟,可以先从坚持2秒开始,循序渐进。以上多种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使用得当可以提高盆底肌肉耐力与力量,改善盆底肌松弛情况,有助于控制尿液,防止大便和气体意外排出,效果十分显著。

在治疗期间,不仅要通过锻炼防治疾病,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妇科卫生:如若患者处于妊娠期或产后调养期,都应该注重个人卫生的清洁,盆底康复治疗后,清洁身体,更换衣物,预防感染;一旦发现病情异常变化,则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饮食习惯:饮食也是盆底康复治疗的一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方面,不仅要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还应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减少便秘发生概率,尽量保持规律排泄。3、注意控制体重:躯体过度肥胖也是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之一,不注意控制体重,还会加重病情,导致盆底康复治疗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许多女性想要避免或治愈盆底疾病,一定要关注自身的体重变化情况。

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对于人们日常生活造成了威胁,这两种疾病可单独发作,也可合并发作,因此,我们应当引起重视,关注其盆底康复治疗,及时到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项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盆底肌松弛,预防尿失禁,增加盆底肌力量,促使盆底肌肉张力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与其他不适感,盆底康复治疗还可以促进阴道收缩,有助于提高性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想要尽快康复,一定要配合治疗,大家都知道了吗?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