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注意事项
2024-04-24 17:09:40
作者:韦成涛
作者单位:上林县人民医院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尤其困扰着长时间从事体力劳动和站立工作的群体。此病症的特点是下肢静脉的扩张、拉长和扭曲,导致患者感到疲乏、沉重感以及肢体酸痛。进一步发展,病人可能遭遇浅静脉炎和小腿溃疡等严重症状。虽然下肢静脉曲张本身不威胁生命,但若忽视治疗,可能导致溃疡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该病的严重程度被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病情逐步恶化。①第一阶段表现为微血管扩张,大腿和小腿出现蜘蛛网状的红血丝;②第二阶段,小腿的静脉开始轻微隆起,形状类似蚯蚓,数量增多;③第三阶段,除了上述特征,还会伴有水肿,行走时间过长会引起不适和肿胀;④第四阶段,患者可能并发湿疹和色素沉着,皮肤增厚,营养障碍,常规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这通常是大隐静脉曲张病变的结果;⑤第五阶段,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溃疡,但这些溃疡是可以治愈的;⑥第六阶段,患者的内踝部位会出现持久不愈的皮肤溃疡,最严重的状况下,整只脚可能会变黑,皮肤坏死硬化。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后,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心理调适

由于对疾病的误解,患者可能产生恐惧、焦虑或紧张。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进展、治疗方案和术后注意事项,比如通过功能锻炼预防静脉形成。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可能加剧并发症,因此需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二、注意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应将四肢抬高20~30°,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同时,使用适当的弹力绷带包扎,确保松紧适中,避免过度压迫。如发现手术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伤口颜色、温度和血液循环,鼓励患者做足部伸展运动。6到24小时内,应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流动,但应以机体不产生疲劳为度,避免剧烈运动,应当使用弹性绷带固定下肢,防止过度压力和出血。这种包扎方法不妨碍关节活动,能感受到足背脉搏,保持正常皮肤温度,通常在手术两周后可以去除。

三、注意饮食用药

鼓励病人戒烟,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易于消化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推荐食用营养均衡、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的食物。确保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服用适量的口服药物,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特定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片或迈之灵片等,能有效帮助改善下肢肿胀,促进静脉回流。手术后48至72小时后更换敷料,若患者肢体疼痛或血运不佳,应适时松开弹性绷带并重新包扎。

四、注意病情观察

轻微的肿胀在术后是正常的,可能与使用弹性绷带有关。然而,如果手术切口部位疼痛肿胀异常,需警惕伤口血肿的可能。若患者感觉站立后下肢异常沉重,可能是术后并发症的表现,应及时使用超声检查排查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应立即给予大剂量肝素治疗。因此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检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康复训练

术后6小时,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半坐卧位,患肢可抬高约30°;24小时后,支持患者尝试站立及进行下肢活动;术后1周,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伸展和直腿抬高运动,以增强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功能。出院后,患者应正确穿着医用弹力袜,3个月后进行复查。选择合适的医用弹力袜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通常推荐使用二级压力的长筒袜,以助于有效促进静脉回流。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症,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后伤口较大,可能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术后护理方案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合理饮食,并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理解,以促进其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积极配合治疗,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