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据统计胃息肉的检出率高达4.7%,因此越来越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和重视。比如息肉到底是什么?息肉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是否需要治疗?等等,在这里我就息肉方面的一些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些解答。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突出于胃黏膜的隆起性病变,活检后按照病理类型可以分为增生性、炎性、胃底腺、错构瘤性、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混合性腺瘤。按照其发生的部分可以分为胃底息肉、胃体息肉、胃角息肉、胃窦息肉、幽门管息肉、贲门口息肉。按照息肉发生的数量可以分为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 息肉对健康的影响 恶变率:绝大部分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是也有部分体积较大以及腺瘤性息肉有可能出现癌变的情况。有统计显示,按照息肉病理类型,对其发生恶变率进行统计,以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率的可能性最高约,癌变率高达30%-58.3%,其中绒毛状腺瘤最高。在胃息肉中大部分病理类型属于增生性息肉,这部分息肉的癌变率约为0.4%-1.76%,几乎不会癌变,且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之后部分息肉可能消失。胃底腺息肉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散发性可能和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属于良性病变,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消失;而后者家族性胃底腺息肉则发生恶变的几率较高。 2、症状:在内镜下多数息肉是2-3mm大小,这类息肉往往不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患者没有症状,多由于其他原因比如伴随慢性胃炎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或常规体检行胃镜检查是发现。如果息肉较大,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腹部疼痛、腹胀等身体不适,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另外少部分患者息肉发生糜烂破裂并发出血,贲门口或者幽门口较大的息肉则有可能出现梗阻。 胃息肉的治疗方式 1、一般治疗,包括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影响胃黏膜的修护。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胃肠负担,减少摄入对胃黏膜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2、药物治疗,积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的包括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如果伴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需要联合足量全疗程的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治疗来改善息肉,部分炎性和增生性息肉可以在治疗后消失。
3、内镜下治疗,对于大部分良性息肉,直径在5mm以内的,这部分息肉可以先观察,若治疗后仍然存在则可以选择在内镜下切除。对于大于5mm的息肉或者多发的息肉需要及时的进行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排出恶性可能。大于5mm以上的息肉有出血的风险,建议切除后留院观察。内镜下治疗的方式包括活检钳直接钳除,高频电凝,EMR术切除,ESD术切除,内镜医师会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部位来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这点患者朋友们可以不必焦虑。
4、外科手术治疗
当然,息肉的切除我们会首选内镜下治疗,但是仍然有极少部分的患者由于内镜下无法保证彻底切除,怀疑或者已经发生恶变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我们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 那息肉可以预防吗,我们可以根据息肉的成因,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包括:
1、戒烟,一方面吸烟可能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烟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影响胃黏膜细胞修复,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息肉发生。
2、戒酒,大量研究证明酒精直接损害胃黏膜,在胃炎的发展中是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第二大诱因。
3、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增生性息肉产生的背景条件即是胃黏膜受损。幽门螺旋杆菌定值于胃黏膜上皮,释放抗原物质,
导致胃黏膜炎性细胞浸润,损伤胃黏膜,为息肉的发生提供条件。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食物冷热适宜,避免熬夜,规律饮食,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