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建立并实施规范的血液透析护理,更有利于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问题。本文将带你了解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及静脉留置导管护理知识。
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1.血液透析前护理。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以及相应的化验检查结果,以此来确定患者是否有透析指征,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透析器和透析液以及透析方式。其次,在进行学业透支前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以及血液透析治疗时会存在的并发症和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便于血液透析的顺利展开。同时,在开展血液透析前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检查透析机、预冲透析管路以及测量患者透析前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以便于透析治疗的顺利开展。
2.血液透析中的监测和护理。首先,应做好患者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压或者高血压,应当及时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进行给药。对于出现烦躁不安、视力模糊、头痛、嗜睡、昏迷、低血糖等并发症,应当及时进行缓解治疗,并严密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其次,还需要对于血管通路进行护理。在患者上机之后应当妥善固定穿刺针或者深静脉置管防止其出现脱落和位移。如果患者穿刺处或者置管存在出血、肿胀等问题,应及时关闭血泵,重新穿刺后继续透析。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不清,难以配合进行血液透析,可以适当进行约束或者进行夹板固定,防止脱出造成大出血。同时,还要做好体外循环血路的护理。首先要观察引血到体外循环路是是否存在漏气和漏水现象,至少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要对于血路各连接处进行一次检查,防止接头松脱。应对机器报警情况,应当立即判断机器报警的原因,进行妥善处理,同时对于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避免其产生过度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此外,还要做好透析夜路的护理。(1)应准确配置浓缩液并且进行充分摇匀。(2)应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检查一次浓缩液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更换。(3)应按操作规程复用透析器,至少每星期检修一次。
3.血液透析后护理。在血液透析后,首先要留存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送检,以便观察血液透析的疗效。其次,要在下机后再次测量患者的体重并进行记录,以检查患者的实际脱水量。最重要的是要指导透析患者进行优质蛋白和低盐、低钾的饮食,指导患者控制饮水量,使得患者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变化不超过2~3kg,由此来避免在透析室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
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1.密切观察。首先对于静脉留置管应当进行密切观察。主要观察的就是其皮肤处是否存在渗血,以及有无红肿或渗液等现象。其次,还要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导管夹是否夹紧。
2.防止感染。首先,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定期换药。通常情况下一周需要进行两到三次换药,如果敷料出现渗血或者渗液,应及时更换。其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导管口应当保持不常开的状态,避免与空气进行长时间接触。如果出现血流量不足,应当在消毒后在进行导管位置的调整。遇到导管脱落或皮肤处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进行拔管处理。
3.防止导管脱落。在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成功后,应利用缝线将导管的双翼固定在皮肤之上,如果其出现缝隙老化或断脱,应当及时进行缝合,防止导管脱落。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做到不抓扯导管。如果导管部位在颈部,在睡眠时应当尽量仰卧或者对侧卧,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如果静脉留置管在臀部,则患者不宜进行过多活动,避免将导管拉出。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导管周围的清洁干燥。在洗澡或者擦浴时,可以在留置导管以及皮肤处用3M胶布进行密封,避免水进入其中。如果插管处皮肤存在发热、疼痛或红肿,有一定的感染迹象,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