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脂血症中医怎样分型辨治
2023-07-21 12:28:30
作者:张舰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医医院

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全身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脂质失衡,可增加动脉硬化风险,在脑卒中、冠心病等的发生、发展中均有一定影响。且该病也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可促使其发展,对患者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均有明显影响。中医学中并无高脂血症的病名,但根据该类患者的表现,可将其归为头痛、眩晕、中风、脂膏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有以下几类:(1)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好逸恶劳。禀赋不足致肾虚,难以温养脾胃,脾虚运化功能受损,则可聚湿生痰。而好逸恶劳的情况下,睡眠多且进食多,或少动多坐,脂肪来源多且消耗少,在体内聚集,进而发病。(2)饮食不节,脾胃不和。在饮食不节时,脾胃受损,将影响其运化之职,精微浊化,生痰生浊。而过食肥厚、大量饮酒等情况下,膏脂运送、利用、排泄失职,则可生脂浊之变。(3)情志内伤,肝脾失调。在忧思过甚时,可脾失健运,影响膏脂运输、利用以及排泄等,并浊变痰湿。怒可伤肝,肝郁而脾虚、化火,生津为痰,阻滞脉络,也可诱发本病。(4)年老体弱。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肾气不足,难以温养脾胃,可致脂质的运化过程异常,并留存在血液中。肾阴不足,也会影响疏泄,气滞而痰凝。由此可认为,在血液中脂膏之物过多,身体难以利用,滞留血液,浊变生痰,阻塞脉道,可影响气血,或脏腑功能失调,聚而成痰,血瘀脉阻,可导致本病。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时,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案存在明显差异,那么本病的常见证型有哪些呢?具体如下:(1)脾虚湿盛。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重易倦,常伴腹胀、纳呆等,乏力,口淡,常大便溏稀且小便清长,容易遗忘,面色不佳,部分患者可存在下肢肿胀,眼睑浮肿,肢体麻木,舌体肥大并伴齿痕,脉缓、无力。(2)痰浊内蕴。患者常感头重并伴有眩晕感,恶心、胸闷、纳呆,痰液量大,体胖,反应较迟钝,身体沉重,部分胁下伴痞块,舌苔浊腻,脉弦滑。(3)肝胆湿热。患者表现为发热,常口渴烦渴,尿少且排便不畅,头昏脑涨,血压水平常偏高,可伴心悸、浮肿等表现。(4)肝阳上亢。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容易烦躁、发怒,容易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并可伴耳鸣、烦热、盗汗、身体麻木等。(5)肝肾阴虚。表现为头晕、头痛,容易失眠,记忆力差,耳鸣,行动缓慢且动作较笨拙,手心发热,舌质暗淡。(6)脾肾阳虚。患者表现为头晕,小便频次高,神疲乏力,畏寒,面色苍白,腹胀,粪便溏稀,面色与肢体负重,舌淡且质嫩。(7)血瘀阻络。表现为胸痛、心痛,痛处常固定,部分患者常伴健忘、失眠、精神差、面色紫暗等表现,舌存在紫斑、瘀点。

针对高脂血症不同中医分型,治疗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思路。对脾虚湿盛者,可采用健脾祛湿之法,推荐予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以益气健脾和胃渗湿、化浊消滞。对痰浊内蕴者,则以燥湿化痰为原则,推荐涤痰汤,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对肝胆湿热者,则予清热利之方,推荐龙胆泻肝汤加减只来,以清火除湿、息风通络。对肝阳上亢者,予平肝潜阳之方治疗,推荐使用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以和肝养肾,平肝熄风,清热除烦。对肝肾阴虚者,以补肝益肾为基础治则,推荐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以补肾填髓、柔肝养阴。对脾肾阳虚者,以温补脾肾为基础治则,推荐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以补肾益阳、健脾化湿。对血瘀阻络者,以活血通脉为基础治则,推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活血化瘀、养血通脉。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可导致多种疾病,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严重威胁,西药对本病研究已有较大成果,而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对此应当明确高脂血症的中医分型,根据其分型辨证论治,以发挥出中医治疗的优势,提高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